12月中跟家人去了一趟花蓮,我自己是高中畢旅過後就沒來過了。
我其實也帶了一部底片傻瓜機跟120相機,不過天氣太差,拍起來效果不算理想。然後傻瓜機在最後一天的大晴天早上掛點了;還好當初買得蠻便宜的就是。因此本篇只放富士X100S的數位照,其他的就自己看相簿吧。
→完整相簿
另外,這次實驗用手機拍點影片。秋天時把硬體過時的iPhone 5C換成SE了,可以錄4K 30p影片。效果如何呢?
其實光線夠時效果還蠻不錯的。
但由於影像軟體的輸出限制,所以降為1080p。
搭太魯閣號抵達花蓮火車站 |
到的時候已是下午,在不小的雨中先去看將軍府, 這兒曾是日軍花蓮指揮官中村大佐的居所(1936年)。 |
武士的盔甲是光碟片... |
這兒有整排的日式房屋,為當時各級軍官住所,戰後也改成了眷村。 以後有機會要再來仔細參觀。 |
松園別館,前花蓮港海軍兵事部辦公室(約1942年),從美崙山上能一覽無遺港口。 據說當時神風特攻隊隊員出發前會來這裡喝最後一杯酒。 要門票。 |
這天夜裡天空沒有雲,很好拍星星 |
第二天到太魯閣。 有幾個人爬在山壁上清除鬆脫石頭,道路每個小時才開放一次。 年中的颱風造成九曲洞封閉,所以我們也不打算走那麼遠。 |
沿著砂卡礑溪延伸的砂卡礑步道 |
長春寺 |
一看到這橋就想起來,家裡有張老照片是在這兒拍的 |
這裡的步道也封閉了 |
七星潭。其實就是海邊。 |
慶修院,川端滿二於1917年在吉野移民村建的「吉野布教所」。 現在成為古蹟後就失去宗教用途了。但難得在台灣見到如此完整的前日式廟宇。 |
鯉魚潭。就一個很大的湖。瞭望台上蚊子很多。 |
回去的路上經過一間餐廳(查了叫做松湖驛站),有一些落羽松。 |
晚上本想去東大門夜市吃飯, 但這天不是周末,店家有開的不多,相當冷清。 |
不過夜市旁邊擺了一堆軍事武器。 |
第三天沿著海岸往南走。花東海岸公路中間會爬上山,經過一個叫蕃薯寮的地方。 |
這兒有個傳說: 「在18號橋下,那是一道深約70公尺,寬約45公尺的溪谷,沿線岸壁陡峭,當地人相傳從前住在蕃薯寮坑的原住民,十分崇尚勇士,因此立下規矩,只要能用竹子撐竿跳過峽谷,大家就尊奉他為酋長。但峽谷頗寬,難以跳越,有許多青年便因跳不過而葬生谷底。他們所用的竹竿,插在溪谷邊,日久長成一片叢叢的竹林,而有『遺勇成林』之說。」 但有學者考證,竹子比較可能是為了鞏固地盤而種,日後被套上了個鄉野傳說。 |
中午先去花蓮糖廠,順便吃飯。 當年畢旅來這裡時,只有在前面這一區晃,完全不知周圍很大... |
後面的宿舍成了旅館 |
石梯坪 |
晚上回到花蓮市區,在一間山腰上的餐廳吃飯 |
最後一天一早是大晴天! 有幾架F-16起飛,不停盤旋和練習降落(或衝場?) |
花蓮文創園區,前花蓮酒廠(1913年) |
這邊剛好在辦政大書城的清倉展...相當多的舊書,選擇也有限。 聽到有父母抱怨沒有童書。 |
最後來到花蓮鐵道文化園區,花蓮車站搬遷前的鐵路舊建築群。 其實除了兩個園區,附近還有一些其他的殘存建築(像是在夜市那邊的車庫),不過當時不曉得。 |
最近共諜案又成了新聞。 保密防諜的年代又要回來了嗎?(笑) |
第一園區有個後門,出去過馬路就是第二園區 |
LDT103窄軌蒸汽火車(1942年) |
其實兩天前有來過, 周末多了個農產品市集,就變得比較熱鬧了 |
回程搭的是普悠瑪號。 新的花蓮車站2018年啟用,這個舊站的景象就看不到了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