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8日 星期四

[底片攝影] 阿里山森鐵車庫園區、阿里山(Nikon FM)

Nikon FM, Nikon Micro-Nikkor 55mm f/2.8 ais, Fujifilm C200



相簿



這陣子趕稿趕到天昏地暗,手頭只有照片文能發了。這是一月的一趟小旅行。

我們從來沒去過阿里山;這趟跟之前的花蓮行一樣,是家人想去,我就順便跟去了。這回帶單眼FM,鏡頭是35mm f/2.8 ais、E系列100mm f/2.8,以及不久前購入的微距鏡55mm f/2.8。




鏡片區其實不大,但對焦行程很長,所以鏡筒也比較長。
好處是這就等於鏡頭本身有某種遮光罩,也不容易摸到,不用再特地加保護鏡了。



Nikon微距鏡的起源,是日本東大科學教授小穴純先生在戰後想用微縮膠片拍攝文件,但美國人的器材解像力不夠,不易分辨日文漢字筆畫的差異。所以Nikon在1956年推出給自家S型RF相機用的55mm f/3.5微距鏡,Xenotar式五片四組設計,然後1963年移植到Nikon F系統上。

1979年他們才推出新的f/2.8版,雙高斯式六片五組設計,尾端鏡片採浮動方式(CRC,近距離校正)來改善近處對焦的影像品質。一開始是AI版,一年後是AIS。最小光圈f/32,最近對焦距離25公分,最大放大率1:1.9,加上PK-13增距環可達1:1。1986年使用同樣鏡片結構的早期AF版推出,放大率達1:1,但濾鏡口徑也從52mm變成62mm。1989年之後,這個焦段被60mm微距鏡取代。






我運氣好,在台北的二手相機小市集看到這顆鏡頭,外觀不佳、濾鏡環有點變形,但鏡片狀況極好,售價也只有行情的一半(外觀好的通常可以賣到台幣五、六千。大概因為這顆鏡頭是數一數二銳利到出名的手動鏡頭,現在還有在生產,全新品在美國賣409.95美元)。這下我的N家手動鏡系列差不多需要的都有了!

就這次拍底片的結果是算不錯,跟其他鏡頭比沒有特別明顯的優勢──我帶的100mm那顆表現極好,35mm也不錯。好處就是近拍也好用,而且光圈全開畫質仍然不錯。(轉接EOS M測試後,發現影像中心最銳利的光圈為f/5.6,f/4和f/8其次,然後是f/2.8跟f/11,但跟f/5.6沒有差很多。f/16以上就開始變軟。)



這次買台灣好行的套票,高鐵票配公車票(7329路)有打折。所以搭到高鐵嘉義站。

站外也有一群把遊客當凱子喊價的台灣包車業者。

不過出發去阿里山之前,先搭BRT去台鐵站,然後去北門車站(1912年),
阿里山森林鐵路本線的第二站。不過寫這篇文時,本線最遠只通車到十字路站,
在這之後到阿里山站的路仍因颱風損害尚未修復。

天氣比預報的好,有出太陽。

富士C200底片已經成了我的新歡。便宜又好用。





然後去看一下檜意森活村,前身是日治時代建的林業宿舍。



往森鐵車庫移動。這是嘉義市政府文化局音樂廳。

嘉義市立博物館和變紅的懶人葉。

18噸SHAY型蒸汽機車。這台曾放在台北中影文化城,後來運回這裡展示。




調度轉盤和28噸SHAY型蒸汽機車
 

可以站在車庫附近拍攝,不能進去主軌道和車庫本身。

這輛25號是阿里山森鐵還能運作的三輛蒸汽機車頭之一,
只不過這輛和另一輛31號改裝成燒柴油,只有26號是真的蒸氣機關車。

回到台鐵站搭車回高鐵站。

從高鐵站搭公車上阿里山,需約兩個小時(下山亦然)。不過周末也許會比較塞。怕暈車的記得吃暈車藥。
上山時司機還在半路停下來讓我們上廁所XD
山上幾乎都是茶莊和茶園。


到阿里山轉運站。上面雖然有觀景台,卻鎖起來了。


搭公車上山,進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門票就會有折扣。

現在還沒到櫻花季,但有極少數櫻花開了。

今天要住的飯店。很貴......但房間和服務超好。非常值得。

房間有陽台,外面就是森林。

走去飯店頂樓。種了一堆多肉植物。

以檜木建成的舊館(1913年)



舊館的走廊。右邊的門是飯店最高級的總統套房。

舊館展示了些森鐵的舊照片和火車模型。

舊館大門。門外是棵不小的櫻花樹。



回到頂樓等日落。天氣很好!


運氣好看到了雲海。


有些法國遊客也上來看。
不過大呼小叫的台灣大嬸一直擠到他們旁邊拍照,讓他們很困惑...

第二天早上搭祝山線上去看日出。結果起了大霧,所以算是看到朦朧美的另一面吧。
其實事前就知道天氣不一定很好了。
這裡是小笠原山觀景台,海拔2488公尺。在稀薄的空氣裡爬山真的很喘。


祝山線(海拔2451公尺)是台灣人自己蓋的,1986年通車,好杜絕氾濫的野雞車。
除假日以外,每天只上山和下山一次。




在祝山車站下車。這裡是原本阿里山線的終點站。旁邊也放了輛蒸汽火車頭。

據說這列車是某種旅館?

然後就去逛森林區了。一開始完全沒人很安靜。

後來裝的底片是Fujifilm Superia X-Tra 400。

結果發現陸客(大概兩、三團)都直接走姊妹潭和神木區,所以突然聲音多了起來。


香林神木(樹齡約2300年)

神木區步道可以看到很多古老的樹。
只是在這兒聽到的不是蟲鳴鳥叫,而是上海大嬸大伯們為了討論怎麼拍照而大呼小叫。
頗有違和感。

走得有點累,剛好也來到神木車站,發現下班車快到了,就搭車回阿里山站吧。
旁邊也有一整團泰國遊客。
車站旁邊有阿里山神木的遺跡,但忘記拍了。

阿里山車站
 
霧更大了。
附近商家賣的東西都稱不上有什麼特別,典型的台灣觀光區特色。
 
回去飯店休息和收東西。去樓頂拿微距鏡拍了點小花。

公車在大霧中下山。

回到高鐵站。




下面是數位篇,富士X100S:



阿里山賓館的餐廳區

住過總統套房的人都大有來頭。

舊館的大廳。旁邊有個復古酒吧,但不好意思跑進去看。





晚上出來拍星星。



 
飯店有接駁車,會載遊客去阿里山車站等小火車。
對一個去過日本北陸和北海道體驗過雪國的人來說,這時溫度還有十度上下,個人感覺其實沒那麼冷。
山上的溼度達到了98%或99%吧...但感覺也不算難受。

在壅擠的小車廂裡搖搖晃晃、眼睛不知道看哪之下搭了一段時間,到了。



天氣好的時候從小笠原山可以看到玉山。
這時什麼也看不見(笑)


有義工稍微講解了一下這裡的幾件事。
不過現場也有韓國人和東南亞遊客,應該考慮一下其他語言的需求。



轉運站的警衛和他的大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