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先說在前頭:Impossible Project的寶麗來底片並不完美,而且使用比較困難,保存期限較短。而在台灣玩這種底片,最大的問題是室外氣溫太高(理想溫度為攝氏13-28度),顯影的顏色很難維持正常。所以彩色底片只有在有空調的室內拍,才能有較正常的顏色(但仍稍微偏黃);室外則非常容易變成偏紅。黑白則容易變成褐色。
不得不承認,這些底片拿在手上的實際質感蠻驚人的,但目前拍Impossible Project底片的意義,大概還是情感多於實用,畢竟這些寶麗來相機太經典了,Impossible Project目前是讓這些相機得以繼續活著的唯一管道。
不得不承認,這些底片拿在手上的實際質感蠻驚人的,但目前拍Impossible Project底片的意義,大概還是情感多於實用,畢竟這些寶麗來相機太經典了,Impossible Project目前是讓這些相機得以繼續活著的唯一管道。
至於曝光控制,這又是另一個頭大的問題了;寶麗來相機通常有個控制曝光補償的轉盤,但它們實際能增減的量,以及在各種場合下如何使用,網上討論實在是太少了。而且,Impossible Project底片的ISO和原始設計也不太一樣。就我目前的經驗,室外光線充足時要減(往黑色轉)一兩格(這裡指相機上的刻度);室內則看照明程度而定,很亮減兩三格,普通亮減一格。不過這只是粗略參考,有時相機的判斷就是不太一樣。
我的相機是Polaroid SX-70 Sonar OneStep(故底片為SX-70),序號指出為1979年12月製。我買到相機的背景請見這篇。我沒有買底片相本,而是收在原本的底片盒裡。
目前在台北,我知道購買底片的地方包括實驗攝工作室、博客來網路書店和法雅客X Impossible。實驗攝還有販賣像是相機包、閃燈、濾鏡等等的配件。
目前在台北,我知道購買底片的地方包括實驗攝工作室、博客來網路書店和法雅客X Impossible。實驗攝還有販賣像是相機包、閃燈、濾鏡等等的配件。
寫這篇時,彩色底片至少需要遮光6分鐘,顯影時間20-30分鐘; 黑白底片需遮光1分鐘,顯影時間5-10分鐘。 我目前採網路上的做法,把裝入底片盒後退出來的遮光片留著, 然後在拍照前打開底片口,如圖插進滾輪上方,這樣底片就會從遮光片下面出來。 當然你得用左手稍微擋著遮光片,不然會被底片推開。 我目前的做法是取下底片之後,就塞進底片盒和放進包包。 不過這作法可能有待改進就是。 |
室內,過曝(減一格,但旁邊光線太亮) |
室內,曝光接近正常(減一格,不過翻拍時弄得有點太亮了) 這張和本文開頭那張是我這兩包彩色底片裡最成功的... |
室外,曝光不足(減三格) |
室外,曝光接近正常(減二或三格,但快門不夠快,龍舟糊掉) |
夜間室外,曝光不足(弄錯了,減了兩格,所以應該設中間或加一格) |
室外,曝光正常(減兩格) |
另外,我去買了香港公司Mint替SX-70系列設計的第二代電子閃光燈,用兩個AAA電池。以前的閃燈是一排燈泡,一次燒掉一個,電子閃燈就能無限重覆用了。
很可惜,閃燈出力似乎不夠,所以拍出來就太暗了。而且相機插上閃燈後,光圈快門似乎是鎖在特定設定的,所以也沒法曝光補償。目前唯一的解法就是靠近到低於一公尺拍;不然就得去買2.5mm轉接線,用閃燈側面的插孔接上額外閃光燈。或者乾脆買感光度較高的600型底片。
接上Mint閃燈,就像多了一塊額頭 |
照相館老闆跟老闆娘 閃燈,曝光不足(翻拍時比實際照片更亮) |
閃燈,曝光接近正常(約少於一公尺;不過提琴本身反光效果差, 所以這已經算是夠亮了) |
黑白底片沒有顏色包袱,看來就好得多,只是會變成類似sepia的棕色調。單純就拍攝建築、風景來說,其實這樣也不壞,算是一種特色。可以看出來,黑白底片的室內照顏色同樣比較正常。更何況黑白顯影較快;不過我把底片跟遮光片一起拿開和塞進盒子時,大概會稍微壓到邊緣,所以旁邊總會出現一些奇怪的圖案。
室外,曝光正常(以下都是減一到兩格) 像不像某種清朝時期老照片?XD |
室外,曝光正常 |
室外,曝光正常,但右上角墨水缺了一塊 |
室外,曝光正常 |
室內,加兩格結果過曝 |
(補)我的第三包底片選擇拍夜景;從冰箱拿出來以後,放在背包裡直接前往目的地。效果有比較好,只是今年台灣異常炎熱,晚上也高達攝氏三十度,所以只有前面兩、三張顏色比較正常,稍後就又開始變紅。此外這些底片放了一段時間後,顏色也有變淡、變白的情況。
這些都是上腳架拍攝,曝光輪設定在白色+1或+2格。
* * *
最後,這邊也順便放一些這陣子拍的富士instax黑白拍立得照片。我覺得這種底片拍起來真的效果很好,有時能拍出一些驚人的漸層或光影。而且富士底片表現穩定,相機測光其實也蠻穩。不知到Impossible Project要多久才能追上這種技術?只可惜用數位翻拍之後,總是很難重現它們的原始面貌。
很優的分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