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的行為》是英國戰地攝影師唐‧麥卡林(Don McCullin)的自傳,1990年初版,增訂版於2002年推出。
麥卡林講述他的童年經歷──在二戰時為了躲避空襲被疏散到鄉間,結果住在貧民區,因此塑造他對中下階層的親密感──以及如何誤打誤撞進入攝影師這行。他開始對戰爭產生了難以自拔的熱愛;他對戰爭造成的恐怖景象極為反感,但就是沒法放棄親身見證戰爭的欲望。最後他自己的家庭也破碎了,連他出軌後和新對象建立的家庭亦然。(書名的「不合理行為」剛好也是英國離婚時會用的理由之一)。他嘗試改拍風景,將注意力轉向祖國,而且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調適過來心境。
所以這本書討論的主題,一是戰爭的恐怖:人性醜陋面在戰爭中永遠一覽無遺,麥卡林和其他記者也得冒著性命危險闖入戰區。其次就是這種生涯換來的家庭代價──人們心目中偉大的戰地攝影師,仍然有著如此脆弱平凡的一面。
之前也看過一本以Magnum攝影社為主題的書,裡面就說有些會員抱怨近代戰爭不夠多,沒法讓他們拍到好東西。麥卡林總是希望能用照片震撼世人、讓他們反對這些暴行,但他需要戰爭才能拍出這些畫面。這真是個永遠無解的矛盾輪迴。
麥卡林的紀錄片
如果不想看紀錄片,這裡也有許多他的照片。
可惜書裡收錄的照片不算多。
* * *
前陣子被Impossible Project最大股東收購的Polaroid,宣布要重回經典拍立得市場。所以不妨就來讀讀Polaroid的故事吧。這本書很棒,你想知道的事都有提,插圖也不少。這本書出版於2012年,所以只寫到Impossible Project重新推出新底片為止。大概連作者也不會想到Polaroid真的「不死」吧(笑)
書裡提到一些我想在這裡提的事(有些我做了點額外補充):
1. 拍立得底片是不能甩的,因為這會害尚未顯影完畢的底片的藥劑分布不均勻。甩底片的習慣源自1951至1970年,當時的黑白底片表面會殘留顯影劑,所以久了照片可能會變白消失,也很容易碰傷,於是Polaroid會給消費者一種刺鼻的保護藥劑(叫print coater)塗在照片上,而這種東西得等15分鐘才會乾。於是就算後期拍立得照片表面已有保護膜了,人們仍然改不掉甩底片的衝動。
2. Impossible Project製作的早期底片,和Polaroid在1940年代開始研發拍立得的過程其實蠻像的──黑白底片很容易變成褐色。而且也有人說,他們用Impossible Project早期底片拍的照片在一年以後就變白不見。Impossible Project沒辦法重製當年的遮光劑,所以底片彈出來以後必須趕快找東西遮住。
3. 柯達在1976年推出自己的拍立得之後被Polaroid控告侵權,纏訟到1985年才結束,導致柯達必須關閉這條產品線。富士也在1981年於日本本土推出拍立得,在柯達授權以及自行研發下以柯達產品改良;柯達輸了官司後,富士就跟Polaroid合作,用錄影帶技術交換他們在日本繼續生產拍立得的權利。富士在1999年推出如今很受歡迎的instax底片,Polaroid還曾在2001年在美國推出跟富士合作的Polaroid mio。Polaroid在2008年宣告破產後,富士才得以正式進入北美市場,並推出多款我們今日看到的instax mini相機。這是很有趣的歷史,某方面可以說富士繼承了柯達的拍立得血脈,然後回頭炒熱拍立得市場。
4. 領導Polaroid多年的Edwin H. Land是個很有魅力和發明頭腦的人;他宣傳自家產品的手法,都被崇拜他的史提夫‧賈伯斯搬到蘋果發表會了。書裡也提了很多藝術家如何用拍立得來創作,可見它對文化藝術界之影響非常可觀。
5. Land在1970年時曾預想未來的相機,就像皮夾一樣能隨時從口袋掏出來,按個鈕便能拍照。如今的手機其實就是這樣,只差不能印出實體照片而已。
作者的Polaroid簡史短片
作者在Google介紹Polaroid歷史
在台北一間店看到的拍立得相機。 |
我稍早用SX-70聲納機和Impossible Project黑白底片拍的照片。 可惜過了一陣子就開始變成褐色了。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