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電玩] XCOM: Enemy Unknown / Enemy Within



聽聞這系列大名已久,終於親身體驗過。

2012年推出的XCOM: Enemy Unknown是1994年同名舊遊戲的「重製和重新想像」版:故事背景就是外星人入侵地球,於是稱為XCOM的特戰小組必須捍衛全人類和擊退威脅(雖然就算有各國金援,它們的規模和科技水準也糟糕得可怕。整個地球就負擔得起一支四到六人的小組,飛來飛去跑任務嗎?)

遊戲模式很有趣:在基地研發和建設,然後在威脅出現時派小隊上場,這時會進入回合制的戰棋遊戲。你得善用回合制的特點、地形及各兵種的技能來克敵制勝。(我玩過Silent Storm系列,所以算是稍微不陌生。)在單場戰役結束後會獲得各種資源,可以投入研發和建設。所以一開始難免手忙腳亂、資源處處短缺;每個月底會結算一次成績並發經費,要是有國家的恐慌度太高,可能就會退出XCOM計畫,而計畫(即遊戲)會在超過七國退出後結束。在遊戲早期失去一兩個國家,實在是難免的狀況。

至於隔年推出的資料片Enemy Within,其實是把遊戲本作進一步強化──除了眾多新地圖外,這下多了基因和機械生化人改造的選項,單場戰役地圖裡也會出現稱為Meld的新資源,在時效過後會消滅,藉此迫使玩者加快進攻速度。此外,你也不時得對抗稱為EXALT的神祕傭兵組織;你得派探員剷除他們在世界各地的基地,他們也有可能竊取你的資源或科技。原遊戲中的一場中場劇情戰役,更被換成外星人入侵XCOM基地的基地保衛戰。

如果你第一次玩的話,可以先玩Enemy Unknown,第二輪再玩Enemy Within。早期時發射衛星大概是最重要的,因為整個過程很耗時,但對於降低各國恐慌度卻是至關重要。







留言

本站熱門文章

帶底片過機場海關X光會有影響嗎?迷思與事實

[底片機] Nikon EM:簡單易用,但不容小覷

[短篇科幻翻譯] 哈里森‧布吉朗(Harrison Bergeron)

[中篇科幻翻譯] 妳一生的故事(Story of Your Life)

[中篇科幻翻譯] 世界的名字是森林(The Word for World Is Forest)

[電玩] 無人深空(No Man's Sky)v1.3:寰宇的崛起(The Atlas Rises)

[中篇科幻翻譯] 軟體物件生命週期(The Lifecycle of Software Objects)

即可拍:數位無法取代的銀鹽體驗

[舊文重貼][科幻小說] 太空歌劇書記:法蘭克‧赫伯特的《沙丘魔堡》系列

[短篇奇幻翻譯] 我,克蘇魯,或者像我這樣臉上長滿觸手的玩意兒到底在這樣的沉沒城市(西經126° 43' ,南緯47° 9')幹啥?(I, Cthulhu, or, What’s A Tentacle-Faced Thing Like Me Doing In A Sunken City Like This (Latitude 47° 9′ S, Longitude 126° 43′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