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4日 星期六

[科奇幻短篇集] The Reel Stuff (edited by Brian M. Thomsen and Martin H. Greenberg, 1998/2008)



坦白說,當初買這本是因為我想翻譯喬治‧R‧R‧馬丁的〈沙王〉;但我自然注意到這本短篇集的內容頗有看頭。書名的reel指電影膠捲,reel stuff又諧音real stuff──而這本書收錄的13篇故事便是各個曾改編為電影的中短篇科幻原作。本書原出版於1998年(因此絕大多數電影都是90年代作品),並在2008年增補。

說起來,這些故事多少都有些共通點,比如懸疑性、對異類的恐懼、對人性與真實性的質疑等等。當中有許多故事真的非常不錯,本身就是令人難忘的傑作,也有的在改編之下活出了新的生命。



"Mimic" by Donald A Wollheim (1942)
改編為1997年電影《秘密客》(Mimic),吉勒摩‧戴托羅執導

許多昆蟲演化出高超的偽裝能力,將自己偽裝成其他生物來避開威脅,那麼他們能否偽裝成人類呢?這篇口吻老式的故事從街坊一位行跡怪異、從不與人互動的怪客說起。




"Second Variety" by Philip K. Dick (1953)
改編為1996年電影《異形終結》(Screamers)

在第三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政府撤退到月球,留在地球的美軍與俄軍繼續在戰爭浩劫後的地球纏鬥。不僅如此,美國人開發的智慧機器人已經太過聰明,先進到能自我複製、對雙方都是威脅,唯一能制住它們的是輻射線。如果離開碉堡但沒帶輻射片防身,就鐵定死路一條。

就在這個背景下,一座美軍前線碉堡發現一位俄國信差靠近,但還沒抵達就被機器人撕成碎片。他們發現信差帶來和談的訊息──但這是不是陷阱呢?碉堡指揮官決定還是去一探究竟。他在路上遇見一個抱著泰迪熊的奇怪小男孩──結果抵達俄國前線時,俄國人將小男孩轟成碎片,這才發現小男孩是機器偽裝的。

俄國房間的三名士兵(兩男一女)告訴美軍指揮官,他們是俄軍這條防線的最後倖存者,因為機器偽裝成受傷士兵攻陷了防線。他們現在知道機器做出了兩種誘餌──受傷的士兵和無助的小男孩。但根據機器零件的型號,這只是第一和第三種變異型。那第二型是什麼呢?難道是在場四個人當中的其中一個嗎?

菲利浦‧迪克就以這個前提,讓角色們相互懷疑,丟些線索增加嫌疑者人選。當然,對了解迪克手法的讀者而言,真相在結尾前就猜得到了。




"Amanda and the Alien" by Robert Silverberg (1983)
改編為1995年同名電視電影

本書唯一的喜劇故事:少女Amanda正因男友跑去度假和放她鴿子而惱怒不已,就在這時於路上瞧見了正被美國政府通緝、偽裝成另一個少女的外星人。Amanda當場用敏銳的青少女時尚眼光看穿對方,但決定先別通報政府,而是決定先假裝好意幫忙,說服外星人來跟她玩玩。外星人偽裝的方式是吃掉宿主;既然那個跟漂亮表妹跑去玩的死男友剛好要回Amanda家拿東西,那麼就來賞他一個教訓吧。然後等外星人取代男友後,再來跟他玩玩......(笑)




"Sandkings" by George R. R. Martin (1979)
雨果獎、星雲獎、軌跡獎最佳中短篇得主
改編為1995年同名電視電影

馬丁的科幻恐怖名作:一位珍奇異獸收藏家因緣際會買下一批會崇拜主人的昆蟲狀生物,但殘酷地對待它們、將它們當成娛樂賓客的工具。最後在種種自作孽之下,他反過來被這些(長大的)生物吞噬。故事結尾的場景實在是經典。

本站有這篇故事的翻譯



"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 by Philip K. Dick (1966)
改編為1990年電影《魔鬼總動員》(Total Recall),保羅‧范霍文執導;電影在2012年重開機為《攔截記憶碼》

我個人一直覺得電影是經典,而原作除了設定以外,精神其實差異甚多。和電影一樣,主角是個夢想上火星但沒錢的上班族,結果去了記憶植入診所後,醫生與護士訝異地發現主角真的去過火星當特務,只是被洗掉了記憶而已!主角逃亡了一陣子後,在特務指揮官的勸降下回到診所,準備接受另一段記憶植入來蓋過這一切。結果怎麼呢?第二段記憶(主角童年時接觸過外星人,阻止它們入侵地球)原來也真的發生過。

問題來了:所以到底是大家兩次都很倒楣,猜到已經發生過的記憶,還是植入記憶的動作讓虛假改寫了現實呢?而這正是迪克的拿手好戲啊。




"Air Raid" by John Varley (1977)
雨果獎、星雲獎入圍
改編為1983年長篇小說《Millennium》及其1989年同名電影

在不斷的核子戰爭後,倖存人類的人體組織開始快速崩壞,所以他們時空旅行到過去,在注定撞毀的客機(以及其他無人倖存的災難)綁架乘客,好用他們的器官來重建文明。這一切得在有限的時間裡完成。主角是個不可靠的敘事者,而故事的風格也非常獨特,具有殘酷的想像力。




"The Forbidden" by Clive Barker (1985)
英倫奇幻獎得主
改編為1992年電影《腥風怒吼》(Candyman)

本書唯一的奇幻故事,一則恐怖的都會傳說:一位攝影師調查一座遺忘街區的塗鴉,找到一間有著令人不安畫作的屋子,提到神祕的「Candyman」。接著,街坊開始接二連三發生事情,而主角身邊的人不相信她的故事。算是本書氣氛數一數二的故事吧。




"Johnny Mnemonic" by William Gibson (1985)
星雲獎入圍
改編為1995年同名電影《捍衛機密》(Johnny Mnemonic),基努李維主演

原作和電影主要講的都是一個資料快遞跟一位女忍者打手被黑道追殺、然後在破解資料後反制敵手。只不過在原作裡,主角們利用破解的資料來勒索資料的主人。

原作真正的意義還是在於它是cyberpunk早期的著作,對Gibson後來寫《Neuromancer》的貢獻功不可沒。話說我很多年前還讀過電影版小說呢。電影的出發點和原作差不多,但後續發展就改很大了。




"Enemy Mine" by Barry Longyear (1980)
雨果獎、星雲獎、軌跡獎得主
改編為1985年同名電影,丹尼爾奎格主演

如果不是結尾的寫法,我會說這是本書最棒的故事。人類在和一個異星種族交戰,而主角跟一位敵軍飛行員就在戰鬥過程中雙雙墜毀在一個鳥不生蛋、全是汪洋、只散布著零星小島的星球上。他們用比寇克艦長更英勇的方式打鬥了一陣後,意識到兩人得合作才能生存,最終也成了朋友,開始理解彼此的文化。

故事後段是主角扶養夥伴的孩子長大,最後獲救和各自回到彼此的文明。在這之後又發展了一小段故事,但感覺實在是狗尾續貂。




"Nightflyers" by George R. R. Martin (1980)
雨果獎入圍、軌跡獎得主、日本星雲賞得主
改編為1987年同名電影;2018年改編為Netflix影集

馬丁大師的另一部科幻恐怖中篇傑作,設在同樣的太空歌劇宇宙下。一群學者為了調查眾星際文明記載中橫越星際的超古老種族,雇用商船「Nightflyer」載他們出發。不過,船主把自己關在房裡避不見客,這是為什麼呢?然後就在航程中,船上的心靈感應者宣稱察覺到危險──正當其他人準備給心靈感應者注射增強藥物,好查明是什麼危險時,心靈感應者卻神秘爆腦身亡。不久後,另外兩人試圖入侵船上電腦,然後因船艙開啟而減壓死去。船長最後不情願地透露真相:他母親──一位極強大的心靈能力者──過世前將意識灌入船內,他自己僅有微薄的控制能力。於是故事轉成了經典的太空驚悚劇,而某個幕後原因又跟神秘的古老星際種族有關聯。





"Herbert West - Reanimator" by H. P. Lovecraft (1922)
改編為1984年電影《Reanimator》

主角以回憶口吻敘述他的Miskatonic大學(Lovecraft筆下許多作品的虛構大學)同窗Herbert West,如何著迷於以化學藥物讓人體死後重新動起來、甚至恢復思想能力的研究,結果當然是搞出一堆恐怖的活死人/殭屍,然後害死自己。就Lovecraft本人信件的說法,這故事是《科學怪人》的惡搞版。




"Who Goes There?" by John W. Campbell (1938)
三度改編為電影,最著名的是1982年的《突變第三型》(The Thing);此外2011年的《極地詭變》(The Thing)為其前傳

南極的科學家們在冰層下找到一艘外星人的船,但船在調查過程中自毀,他們只帶回一個在船外冰凍的外星人軀體。如果把外星人解凍,它會不會活過來呢?結果果真活了,他們這也才發現外星人能吸收其他生物的組織和模仿之。而且既然吸收過程只需要一丁點組織,多餘身體質量就能再變成別的東西──換言之,混入地球生物的外星人個體會越來越多。大家發現基地裡的食物源可能也被汙染了,那麼到底有哪些人變成了外星人呢?有什麼辦法能辨識幾可亂真的模仿體嗎?強烈的懸疑與不安感貫穿整個故事。





"The Minority Report" by Philip K. Dick  (1956)
改編為2002年同名電影《關鍵報告》(The Minority Report),史蒂芬史匹柏執導,湯姆克魯斯主演

同樣的,小說與電影的出發點相同,用意卻不一樣。在小說裡,預防犯罪局局長發現他被預告會刺殺一個他不認識的人──事後發現這位被害者Kaplan將軍打算解散預防犯罪局。接著他發現,三位「先知」產生的預測有其順序性,每一份報告都會被前一份的存在影響(亦即現實被改寫了)。所以在這次案件中,根本沒有所謂的「少數派報告」存在。電影則把「少數派報告」的意涵變成「被掩蓋的真相」,將整件事變成顛覆預知系統的陰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