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幻小說] Binti / Binti: Home / Binti: The Night Masquerade (Nnedi Okorafor, 2015-2018)


奈及利亞裔美國女作家Nnedi Okorafor的非洲未來主義作品。三篇都是中篇,一篇比一篇長,加起來也等於一本很長的小說了。其主題和風格十分獨特,雖然實在有點難形容就是 :P

主角是一位辛巴族(Himba)女孩,這個住在非洲南部納米比亞、習慣於身上和頭髮塗滿稱為otjize的紅泥的少數民族,在故事中變成儘管保留原始傳統生活、但也具備高科技和強大數理技能的人民。在第一個中篇Binti (2015)裡,少女主角Binti雖身為家族寄予厚望的master harmonizer,選擇逃家跑去加入全宇宙的頂尖大學Oomza Uni。然而在路上,她的船遭到外星族Meduse攻擊(Meduse過去曾和另一個人類種族Khoush有過戰爭──Khoush依描述似乎是阿拉伯人),船上的新生全慘遭殺害。倖存的Binti意外靠著在地球找到的遠古科技裝置與自己的技能,和Meduse展開了溝通,最終扮演起讓各方和平相處的角色。事實上在這個過程中,Binti的一部分身體與Meduse同化──於是harmonizer這種身分也就有了更深層的意義。



在第二部Binti: Home (2017),Binti和在前個故事結識的Meduse族摯友Okwu返回地球,造訪親友並重拾自己未完成的朝聖之旅,並得知了奶奶的沙漠族人起源背後的秘密。但Binti自己的身分已經複雜到難以被家人接納,此外原本有意讓Okwu擔任Meduse和平大使的美意在Khoush族的敵意進犯下被打破了。這場衝突被繼續帶到(篇幅突然變長許多的)第三部Binti: The Night Masquerade (2018),她試圖在各方之間爭取和解,而這也繼續帶她走上更加超越想像、甚至足以跨越生死的身心轉化之旅。

說到最後,Binti的身分(不管是社會與文化上、性別上、或者回歸人類 vs. 異族生理上的)一再的轉變與融合,對於非洲民族與其歷史而言自然深具意象。《黑豹》裡面的瓦甘達就是一種顛覆殖民史的投射,所以這便是為何這個三部曲能受到矚目吧。

Binti贏得雨果獎與星雲獎最佳中篇,並入圍英國奇幻獎、英國科幻協會獎。另外兩部則獲得雨果獎入圍。



留言

本站熱門文章

帶底片過機場海關X光會有影響嗎?迷思與事實

[底片機] Nikon EM:簡單易用,但不容小覷

[短篇科幻翻譯] 哈里森‧布吉朗(Harrison Bergeron)

[中篇科幻翻譯] 妳一生的故事(Story of Your Life)

[中篇科幻翻譯] 世界的名字是森林(The Word for World Is Forest)

[電玩] 無人深空(No Man's Sky)v1.3:寰宇的崛起(The Atlas Rises)

[中篇科幻翻譯] 軟體物件生命週期(The Lifecycle of Software Objects)

[舊文重貼][科幻小說] 太空歌劇書記:法蘭克‧赫伯特的《沙丘魔堡》系列

即可拍:數位無法取代的銀鹽體驗

[短篇奇幻翻譯] 我,克蘇魯,或者像我這樣臉上長滿觸手的玩意兒到底在這樣的沉沒城市(西經126° 43' ,南緯47° 9')幹啥?(I, Cthulhu, or, What’s A Tentacle-Faced Thing Like Me Doing In A Sunken City Like This (Latitude 47° 9′ S, Longitude 126° 43′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