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發表於天空部落,02/16/2014)
故事設定在2002年的美國波特蘭,反映了七○年代人們的觀點──地球暖化極為嚴重,中東戰爭一觸即發,地球人口過剩,嬉皮文化也依舊存在。主角George Orr一開始被人發現濫用藥物,於是被送去看心理醫生William Haber;George告訴對方,他的夢能夠改變現實,並進一步改寫歷史,所以他才借用別人的醫療卡吃藥抑制睡眠,而且快要崩潰了。Haber做了簡單的實驗後發現果然如此,也對George的神奇能力有了其他盤算。
為什麼Haber能夠記得George的夢改變現實的前後差異?這或許是因為他負責操控讀取腦波的機器,而且也對George下達催眠暗示。當George希望醫生能治好他的夢魘時,Haber卻借用他的能力讓自己變得有名有勢──甚至徹底改寫了歷史的走向,使得George每次醒來面對的世界都更為陌生。但是George接收的催眠指示有時會被他用其他方式解釋,因此製造出許多前所未料的複雜處境。
故事在早期引入了第三名主角,強悍的女性有色人種律師Heather LeLache,在George的請求下幫忙調查Haber的作為。當後面的故事已經明顯將Haber描寫為(情有可原的)反派時,Heather便成了讓George穩定的另一半,建構出愛情的主題,但也成了現實繼續錯亂下受到影響的另一個人物。
這本書很有Philip K. Dick的色彩──勒瑰恩承認她受到前者1960年代作品的影響──而本作的主題之一就是:什麼才是真的?如果你記得舊的世界,儘管它在改變發生後就從沒存在過,那它還真正存在過嗎?此外我們真能恣意扮演上帝,決定無數人的生死,就算他們從來沒有真正活過嗎?George甚至揭露了駭人的事實:就連本書一開始的世界也是被夢境改變過的,真的世界早就在核戰中消失了,新的世界讓他感覺就像一場夢。勒瑰恩在書末將這個主題很有力地推到頂點,然後又輕輕地結束。
書名取材自《莊子》的一句話:To let understanding stop at what cannot be understood is a high attainment. Those who cannot do it will be destroyed on the lathe of heaven.(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若有不即是者,天鈞敗之。)尷尬的是這段英文是譯錯的,當時的中國還沒有發明車床(lathe),所以作者後來還翻譯了自己的《道德經》等書的版本。本書每一章前面都有引述中國道教經文,所以這樣的錯誤想必令她非常懊惱吧。
(所以天鈞/天均究竟是指什麼?有人的解釋是「謂天然均平之理,是其均也均,其不均也均」。有些外國學者認為可以翻成 heavenly scales(天堂之秤)。)
本書入圍1972年雨果獎與星雲獎,並拿下了軌跡獎。它有1980年和2002年的改編電影,後來台灣還有人改編成舞台劇。有趣的是,這些改編作品的中文介紹都說George懷疑自己精神有問題──但書裡的George對於自己做夢改變世界的能力明明深信不疑,而且對此非常恐懼,實在無法理解這些文字是由何而來。
謝謝您的分享,從簡介中就感受到書中角色的人性。
回覆刪除不知道後面愛情故事的描述是不是一個很大的重點?
好有意思的作品,能請問改編的電影片名嗎?
回覆刪除就是 The Lathe of Heaven 啊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