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舊文重貼][科幻小說] Kirinyaga (Mike Resnick, 1998)



(本文原發表於天空部落,09/16/2012)


原本只是想接觸一點Mike Resnick的中短篇作品,結果讀了本書開頭的兩篇就停不下來了。

本書主人翁,來自肯亞的Koriba離開了自己被外來文明同化的家鄉,前往一顆新星球建立自己的基庫尤族(Kikuyu)烏托邦世界,以mundumugu──巫醫的身分成為領導人。但mundumugu不僅是巫醫,也是文化和傳統的守護人、法律執行者、習俗知識的教育者,以及開導智慧的長者等等,而Koriba狂熱地帶領星球上的人們依照古基庫尤族的方式過活。在序章後的第一篇故事"Kirinyaga"中,就透過Koriba跟星球環境的管理者的對話,明白宣示了Koriba的信念:唯有徹底捨棄西方外來文化的影響,堅守傳統價值和對唯一神祇Nagi的敬愛,基庫尤人才能與自然和平共存,達到和諧理想的平衡境界,以便永續生存下去。

當然,事情不會有那麼簡單。身為mundumugu,為了建立絕對權威,Koriba也利用人們的文盲和無知來發揮威嚇效果,並強硬壓迫造反者、扼殺人們思想的能力。(這不是說Koriba是個壞人;他只是堅信基庫尤族應有的信念跟生活方式罷了。)然而外來影響仍是無可避免的,外邦人偶爾會來到星球,連Koriba自己也曾受過洋人的高等教育,擁有一台村民們無法想像的神奇電腦。甚至,Kirinyaga與烏托邦這兩個字本身也是外來語。一旦知識的禁忌之盒打開了,影響就覆水難收──最終人們拋棄了舊習俗,不再相信Nagi,權威動搖的Koriba也就只能黯然離開,回到地球的鋼筋混凝土叢林,落寞地懷念著基庫尤族在被白人征服之前的榮光。

這些故事透過不同的角度,探討了這顆烏托邦星球的原始部落社會如何面對外族文化的衝擊,並巧妙透過巫醫口中的寓言故事來呼應。剛開始Koriba的手段通常都會成功,也說服了人們異邦人的科技與文化並沒有好處,只會讓人們喪失自我。"For I Have Touched the Sky"那位偶然接觸到知識的聰穎小女孩,由於身為不得受教育的女性,故事以遺憾的結局收場;而"The Manamouki"中試圖歸化的白人女性,反而激起村內女性的獨立意識。Koriba在"Song of a Dry River"內藉由用電腦改變氣候,想把不聽勸而跑到村外住的村長母親逼回家,結果到頭來造成了更多的心理傷害。最後,"A Little Knowledge"引爆了思想自由,人們在"When the Old Gods Die"選擇投入先進文明的懷抱,反問Koriba堅持的烏托邦真的是眾人認同的樂園嗎?

Koriba回到地球的奈洛比,與事業有成的兒子共住,頑固地繼續遵從基庫尤族的習俗,試圖找尋自己能容身的世界,但再也不確定自己是否相信Nagi的力量了。他在動物園見到一頭複製的絕種大象,想到他們其實都是與時代格格不入的份子。整本書看下來,我不禁想到《屋頂上的提琴手》裡面高唱「傳統!」的猶太農夫,或是"Civilization"這首歌裡拒絕接受文明的原始人。(讀這本書的多年後,我又在Bacigalupi的故事"The Pasho"遇見了它。)死守傳統和先人之道究竟是不是好事?這背後有太多的立場兩難了。





留言

本站熱門文章

帶底片過機場海關X光會有影響嗎?迷思與事實

[底片機] Nikon EM:簡單易用,但不容小覷

[短篇科幻翻譯] 哈里森‧布吉朗(Harrison Bergeron)

[中篇科幻翻譯] 妳一生的故事(Story of Your Life)

[中篇科幻翻譯] 世界的名字是森林(The Word for World Is Forest)

[電玩] 無人深空(No Man's Sky)v1.3:寰宇的崛起(The Atlas Rises)

[中篇科幻翻譯] 軟體物件生命週期(The Lifecycle of Software Objects)

[舊文重貼][科幻小說] 太空歌劇書記:法蘭克‧赫伯特的《沙丘魔堡》系列

即可拍:數位無法取代的銀鹽體驗

[短篇奇幻翻譯] 我,克蘇魯,或者像我這樣臉上長滿觸手的玩意兒到底在這樣的沉沒城市(西經126° 43' ,南緯47° 9')幹啥?(I, Cthulhu, or, What’s A Tentacle-Faced Thing Like Me Doing In A Sunken City Like This (Latitude 47° 9′ S, Longitude 126° 43′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