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9日 星期六

[舊文重貼][科幻小說] Ancillary Justice (Imperial Radch #1; Ann Leckie, 2013)


(本文原發表於天空部落,07/16/2014)


一位寫短篇多年的科奇幻作家,靠著她的第一本小說大大成名,還攻下了年度幾個最重要的科幻獎項(2014年雨果獎、星雲獎、軌跡獎、英國科幻協會獎、亞瑟‧克拉克獎)。但儘管John Harris繪製的封面風格很殺,這本書的本質卻出乎預料地大不相同。

首先,本書主角並不是人,而是一艘船──Radch帝國的運兵艦Justice of Toren。船上有艦長,有軍官,但是最特別的是還有「軍僕」(ancillary,原意為輔助人員)──一群經過改造的人類士兵,由船艦的智慧AI控制,身體多半來自戰俘或被迫服役者。這看起來很像Peter F. Hamilton在《虛空》(Void)三部曲提到的多體個人(multiples);但是不同於Hamilton筆下的多重個體能在同一個身分下運作,船艦本身是「我」,手下的每一位ancillary也都是「我」,她們(對,她們)仍會保有一部份的獨立意識。甚至,「我」裡面的部分個體是有能力反抗其他「我」的決策。

在這本書裡,我們只會知道Radch是個先進的人類帝國,有點像羅馬帝國那樣不斷征服外族──征服那些「不文明」的種族。而Radch帝國領導人自己為了實現這種強大控制,就擁有類似ancillary這樣的無數分身;問題是,她的自我開始分裂成兩個敵對派系,而雪上加霜的是,兩個派系都無法真正彼此分離。而就是這種複雜的身分題材,造就了本書極具深度的劇情。

故事在前面三分之二以兩條故事進行,一個是Radch帝國併吞某國的佔領期,Justice of Toren被派到當地「保護」當地人。只是該國內鬥開始升溫,而當衝突一觸即發時,前來視察的帝國領導人居然命令Justice of Toren的軍僕開槍射殺示威者。後面一連串事件揭露了領導人自身的相抗派系──究竟是領導人的哪個派系要Justice of Toren做出這種事?又是哪一方登上了船,要求它挺身反抗領導人?

在另一條故事線,Justice of Toren早就不復存在,只剩下一位苟活的戰僕──「她」是船艦心智的僅剩碎片,默默追尋復仇的機會。當她前往一個冰凍星球尋找傳說中的外星武器時,偶然找到自己當年服侍過的中尉,於是帶著她一起旅行。透過這位軍僕,讀者會逐漸得知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麼慘劇。至於她找到武器後要做什麼呢?殺死領導人的一位、十位分身,對那上千個分身而言又有什麼影響?

Radch帝國的文化與態度也有些著墨:人民幾乎貌似過著Iain M. Banks《文明》(The Culture)系列的烏托邦式生活,然而在軍隊裡,從命是無上的準則:一樁關於軍官叛變來揭發濫權,最後竟因此遭處死的背景故事,就顯示了Radch帝國在理念上有多麼殘酷。

很有意思的是,本書除了這樣簡單優雅又不失內涵的後人類科幻設定,也可以拿來探討女性主義/性別議題:Radch帝國的成員全部是女性,或者實際上應該說是某種中性,但為了外人理解起見而套上女性身分。Radch帝國人在對外人說話時,必須仔細判斷對方的性別;而外人看不太出這些人的性別,有時會認為他們是「男性」,而主角也曾借用這點謊稱過同伴的性別。就這一點而言,加上其中一條故事線的安排,自然很容易讓人想起勒瑰恩《黑暗的左手》。(作者倒是說她只有聽聞過該書,沒有真的讀過。但不得不承認,兩者在某些方面確實有很大的共通處。)

書名Ancillary Justice乍看似乎是指「軍僕的正義」,但我想它可以有另一個解釋:Justice也是運兵艦的級別,而軍僕主角到最後自稱是Justice of Toren。所以意思就變成像是:繼承Justice之名的軍僕。(我想續集的書名也佐證了這一點。)看看Justice軍艦在佔領區時期不帶感情、讓人有些避而遠之的模樣,跟後面變得更有人性、更容易受情緒影響、暗藏憤怒的孤單個體相比,對比實在令人玩味。

總之,本書沒有近代英倫太空歌劇的壯闊瑰麗、刺激場面,而是非常細膩,頗有勒瑰恩和C. J. Cherryh等女性太空名家的文風。多年後本書是否能成為經典之作,或許有待時間證明(顯然它仍打敗了雨果獎最大對手《時光之輪》全系列)──但它絕對是這幾年來最優秀的一本後人類科幻小說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