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線無戰事(Im Westen nichts Neues)
(終於訂了Netflix惹...)
在各大電影獎項大放異彩的德國電影,將這本名著的場景以更身歷其境的方式搬上大螢幕。 相較於《1917》借用一戰的背景來訴說一個單獨士兵的戲劇化故事,本片的故事更全面地呈現了壕溝戰的殘酷氛圍跟心理創傷。配樂的主題是宛如警報般的三個低音,電影也稍微改變了故事,沒有描寫主角返回家鄉的見聞,而是領導階層躲在陣線之後的小世界,並將電影結尾推到停戰的前一刻,令這場戰爭的意義更顯荒謬。
好啦,其實看了網路上專家現身說法,片中的戰爭場面也不全然那麼忠於史實。
我的鯨魚老爸(The Whale)
改編自戲劇,描寫一位因失去愛人而暴食的散文教授和他的好友兼護士、女兒以及一位年輕傳教士的互動。主角的同志性向及狀況反映了作者Samuel D. Hunter自身的遭遇。而這也是布蘭登費雪因承受性騷擾而淡出電影圈後重返的突破性演出,其表現確實令人印象深刻。飾演護士好友的周洪同樣表現出眾。
幾乎整個故事都發生在主角的家裡,而人物對話的形式也常常很像在舞台上演戲。其實將主角比喻為《白鯨記》的鯨魚這件事,實在看不出跟那本書有多大的直接關聯──劇情也完全無意讓主角嘗試做出改變,整個情境從一開始就決定好了,到結尾也依舊是如此。說起來,這部片反而某種程度上有種脫離現實感。
塔爾(Tár)
描寫一位虛構、世界知名的女指揮家Lydia Tár,在人生最風光之際,過去的性醜聞卻被掘出,而她在樂團內的操縱手段也促成了其權力垮台。而她精心包裝的外衣被一層層剝去後,也回歸到了最赤裸的自我,令人不勝唏噓。
Lydia其實是真心熱愛和致力於推廣古典音樂的,而她以女性/女同志的身分站上頂尖樂團首席指揮的地位,若發生在真實世界也肯定轟動。然而,一位藝術家的個人行為和立場能夠剝奪他/她在藝術上的成就意義嗎?這個針對cancel culture的問題在主角身上展現出了強烈的兩面矛盾。不管如何,凱特布蘭琪在苦學鋼琴與指揮、且能現場實際演奏和真的指揮樂團(片中的樂團及樂手實為德勒斯登愛樂)的準備下,演活了一位帶有強迫症與控制狂人格的明星指揮,這些特質──以及其醜聞──在史上的著名男性指揮家身上並不少見。
好像很少在電影能聽到馬勒的作品齁?本片透過音響效果呈現的不安心理效果(例如某些片段故意轉成靠後方的單聲道,宛若自腦海深處發出,或者刻意放大加重背景噪音)也是一絕,而這只有在電影院才能聽出完整效果。
伊尼舍林的女妖(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
《殺手沒有假期》和《意外》導演的作品,同樣在奧斯卡有不少入圍,可惜全數敗給別的片了。故事設在1923年的一座偏遠愛爾蘭小島上,講述兩位好友的決裂──較年長的Colm Doherty感嘆歲月一去不返,想要用剩下的時間專心作曲,希望他那位腦袋比較不靈光也毫無內涵的農夫好友Pádraic Súilleabháin能離他遠點(這事實上即是愛爾蘭內戰的隱喻)。在這個慘淡而甚麼也沒有的小島上,這對Pádraic無異於是末日。故事從有點黑色喜劇慢慢轉向有點沉重的悲傷,令人訝異一個簡單的前提能夠發展出如此細膩的演出。
吉勒摩·戴托羅之皮諾丘(Guillermo del Toro's Pinocchio)
黑色童話大師吉勒摩·戴托羅以精美停格動畫重新詮釋的小木偶故事,在奧斯卡獎擊敗了皮克斯和夢工廠的對手。
他將這故事的背景改成二戰期間墨索里尼統治下的義大利(一如《羊男的迷宮》設定在法西斯時代的西班牙),老師傅的親生兒子死於戰火,而小木偶(在片裡帶有一點耶穌的復活特質)也難以避開軍國主義的恐怖。原作中把小朋友拐去變成驢子的Land of Toys變成了法西斯主義青年團訓練營,而不管是嘉年華的無良團長或操縱思想的法西斯黨員,都是在把其他人當成魁儡般操控。多麼巧妙的連結啊。
看一下配音的人,真是大牌雲集啊。
巴比倫(Babylon)
Damien Chazelle的片,試圖描繪二十世紀早期電影業剛轉入有聲電影時帶來的轉變。布萊德彼特飾演的角色就部分根基於John Gilbert,一位在默片大紅大紫、卻在有聲時代突然被淘汰的演員,這些對電影產業的致敬不免讓人想到《從前有個好萊塢》。本片也嘗試將當時的洛杉磯(特別是在戒酒令時期)描繪成深具放縱墮落的一面,但這可能就更偏屬想像了。
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熱(Ant-Man and the Wasp: Quantumania)
作為漫威電影宇宙第五階段的首部作品,本片的用意在於引入Kang the Conqueror以及其眾多平行宇宙分身,我們初次見到其中一位分身是在《洛基》第一季的結尾(而本片的第二段幕後則是《洛基》第二季的預告)。
說起來本片不差,而且獲得了規模遠超過前兩集程度的特效場面,只是故事在試圖延續蟻人和女兒的感情主題時,鋒頭也不免被Kang奪去不少。
龍與地下城:盜賊榮耀(Dungeons & Dragons: Honor Among Thieves)
不是第一部D&D真人版電影,但挾著相當的聲量捲土重來,表現也算不錯,據說花了很大的心力考究世界觀與反映遊戲細節(這我就完全不是專家了)。情節夠刺激、打鬥戲有下功夫,是人物不至於平板的娛樂電影。
鋒迴路轉:抽絲剝繭(Glass Onion)
萊恩強生的推理劇第二彈,一位人設酷似馬斯克的創業家富豪邀請好友到私人島嶼上參加一場凶殺案偵探遊戲,包括富豪原本無意邀請的前投資夥伴跟大偵探白朗本人,而整件事很快也籠罩在層層謎團下。
說實在,本片的懸疑性還是來自有技巧地對觀眾隱藏特定角色所得知的資訊,再選擇於適當的時機重述/爆出來,所以謎題設計上就比第一部片略遜一籌了。不過片裡能找到不少明星客串的確挺厲害的。
樂透大作戰(육사오)
一位駐紮在南北韓邊界的南韓士兵撿到了一張彩券,而且居然中了頭獎,結果彩券不巧飛到北韓那邊去了!雙方士兵秘密集會,商討如何分獎金,同時想盡辦法阻止對方動用詭計。故事很爆笑,而且其實挺好看的。兩韓統一可能永遠只是夢想,但也許可以像本片一樣建構一個正面美好的想像。
調職令是警察樂隊!(異動辞令は音楽隊!)
阿部寬飾演一個超級刑警,因為惹毛上司被調到雜牌警察樂隊(雖然這樂隊整體水準有點太好...)。故事實在毫無突出之處,收尾得挺草率,但看阿部寬苦練打鼓這件事就夠娛樂了。(跟Miles Teller在《進擊的鼓手》練出的身手還是有差距啦。)
珍的不一樣(Extraordinary)
英國出品的超級英雄喜劇影集,這世界人人到成年的年紀就會獲得超能力,偏偏主角珍(已經25歲)沒有。有人建議她去針對這種狀況的診所,但是到底有沒有效是一回事,更需要一大筆費用。她該怎麼辦呢?
本作用比較輕鬆和融入現實的方式探討這種世界觀,各方面都相當平凡的主角,也有很多跟一般人一樣的煩惱。相當值得一看。
電馭叛客:邊緣行者(Cyberpunk: Edgerunners)
以遊戲《Cyberpunk 2077》為背景衍生的動畫影集,在場景、主題和各種設定忠實沿襲遊戲設定的同時,大量運用相似日本作品的動漫風格(比如《阿基拉》)來呈現神經機械改造下的超人類能力,主配音語言也是日文,賦予了本作更濃厚的異國感。總歸來說相當不錯,儘管故事主題上到頭來和遊戲並沒有太大不同。在這座人人都能作夢的頹廢城市裡,它最終還是會把這些夢想一個個吞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