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第二部(Dune: Part Two)
維持了第一部的高製作水準和視覺饗宴,且同樣要在電影院觀賞,方能體驗其音效震撼力。導演藉由穿插額外的東西(例如原作中Irulan公主在各章開頭的日誌、更深入呈現Bene Gesserit修女會在培育血脈和幕後控制各大家族政治的野心、更細膩描繪人物情感)來讓原作本來故事進展就不多的第二部分變得足夠豐富和沒有冷場。
片末保羅的轉變對習慣傳統好萊塢套路的觀眾來說應該會不太習慣,但這個故事忠實呈現了一個英雄如何塑造自己的神話,藉此破除既有政治局勢的鉗制。片末處理得很像故事尚未完結,因為原作即是如此──導演說他正在改編第二部小說,所以有機會也許能看到沙丘這個太空歌劇的全系列影像化吧!
蜘蛛人:穿越新宇宙(Spider-Man: Across the Spider-Verse)
《蜘蛛人:新宇宙》續集,這次主角們發現來自不同宇宙的蜘蛛人組成了跨宇宙正義團隊,但很快也發現這組織的領導階級動機不單純。雖然故事尚未完結,觀眾還得等待下一部,但這次的內容跟製作上確實稍微更勝第一部。
驚奇隊長2(The Marvels)
覺得《永恆族》很爛嗎?本片劇情之爛,真是足以跌破眼鏡。這回把電視劇中的Monica Rambeau和Ms. Marvel拉進來組一個三人女子團,但混亂的打鬥編排真的就是有夠糟,常常感覺導演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想要搞笑還是認真。還好沒去電影院看齁。
在車上(Drive My Car)
根據池上春樹的故事改編,贏得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
簡單來說,這部花了大量時間鋪陳的片,其實就是講述身為劇場導演的主角和他的年輕女司機對於身邊的人驟逝所留下的傷痛,建立起意外的情誼。我爸剛好在兩個月前突然過世,我完全能懂主角在接近片尾吶喊的那個疑問。
之前的我們(Past Lives)
兩個青梅竹馬,隨著女主角移民美國、男主角繼續住在韓國而斷了聯繫,直到多年後重新搭上線。兩人各自有自己的感情對象,但依舊對過往無法忘懷。女主角談論到「因緣」,兩個相遇的人前世必定有過某種糾纏──那麼,為何命運在這一世無法湊合他們?
電影使用底片拍攝,畫面寧靜而美麗,襯托著故事底下淡淡的憂傷。
絕地盟約(La sociedad de la nieve)
講述1972年的烏拉圭空軍571號班機空難,經驗生疏的副機長過早轉向而撞山,墜毀在烏拉圭與智利之間極為偏遠的高山上。機上45人一開始有33人倖存,72天後靠著其中兩人徒步下山求援,最終有16人倖存獲救。電影根據的書是參考生還者口述寫成,也盡可能忠實呈現這場可怕的災難與奇蹟。(其中一人帶著跟父親借來的Olympus Pen EE相機,在墜機前後拍了七張照片,其中四張公諸於世,成了珍貴的參考來源。)
這使得電影不免有一點像戲劇化的紀錄片,但也許本片本意就是如此,讓人們記得倖存者們在那座山上經歷了多麼難以想像的考驗。
大師風華:真愛樂章(Maestro)
Bradley Cooper執導並演出美國指揮大師兼作曲家伯恩斯坦的傳記片,聚焦在他和妻子Felicia Bernstein的關係。Bradley Cooper裝了一個假鼻子,這點引起軒然大波,不過我個人感覺詮釋上還挺有伯恩斯坦的感覺的,而且也看得出來有下苦功學鋼琴和指揮(當然指揮的拍子準確性還是完全被《塔爾》的凱特布蘭琪打趴)。
電影不斷在伯恩斯坦的人生裡往後跳躍,所以感覺比較像蒙太奇,沒有時間留給更慢更細膩的描繪(儘管電影已經刻意避開討論像是《西城故事》這類會吸走焦點的成就)。不過有趣的是在前面比較早期的歲月,電影有刻意拍出早期黑白有聲電影的風格。
A.I.創世者(The Creator)
故事本身很籠統──AI革命後,反AI的美帝到東南亞追殺傳聞中的AI創世者,而且刻意大量使用像是越南下龍灣的場景,其隱射真是再明顯不過 :P 但片中的部分美術設計又可見受到諸如《阿基拉》等片的濃厚影響。
另一方面,本片的特效水準極為紮實,觀賞上確實也是不花俏但精采的視覺饗宴,負責的ILM甚至在YouTube上發布多得不尋常的片段介紹本片的特效幕後。
GT:跨界玩家(Gran Turismo)
講述真實世界賽車手Jann Mardenborough如何從《浪漫跑車旅》的電玩迷成為真正的賽車手,本片在拍攝賽車片段時也很刻意仿效遊戲風格。但電影裡過度戲劇化主人翁的一些成就,就是頗受影評詬病之處了。
名偵探麻里子最悲慘的一天(探偵マリコの生涯で一番悲惨な日)
在飛機上看的,非常ㄎ一ㄤ的片...電影以一位在東京歌舞伎町開小店、順便當私家偵探的主角和店裡的常客為主題,講述六段都會故事,有時會莫名其妙的超展開。其實說起來,它們都還是在探討人們在這座(悲情)城市中嘗試生存時,無論如何都想尋求一點情感上的慰藉。
Rebel Moon—第1部:火之女(Rebel Moon - Part One: A Child of Fire)
本片的前身是Zack Snyder的星際大戰提案,所以基本上這就是Snyder拍星戰看起來會有的樣子。一樣非常有影像風格、氾濫地大量使用慢動作,角色一個比一個免洗,劇情也老梗到不能老梗。說起來,其實蠻像《Star Wars: Vision》那種同人星戰創作。
睡魔(The Sandman)
根據Neil Gaiman的漫畫改編,整體上其實還不錯。反而沒啥想特別說的。把死神改成黑人單純是影視圈顧及多元種族就業機會的潮流啦。
無限可能:假如…?第二季(What If Season 2)
整體也還不錯,拿更多比較新加入MCU的角色來發揮,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搞fan service,順便蹭一下聖誕節。
回聲女(Echo)
搞不清楚想把重點擺在哪裡的劇,先跟夜魔俠扯一下關係,然後為了顧及北美印第安人的文化呈現所以加入一個超跳痛的原住民起源神話。劇裡用了大量手語演員,又特意在無聲段落中不加音樂,使得故事演進過程常常毫無張力可言。最後,永遠只有一號表情的主角莫名其妙打退金霸王,片尾片段則實現了替更多MCU劇鋪路的目的。
怒嗆人生(Beef)
關於兩個美國亞裔人士的中年危機與憤怒──為什麼想要快樂這麼難?努力了這麼多究竟是為什麼?在這些毫無解答的疑問背後,一個是毫無未來的窮苦水電工,一個是有錢有豪宅卻一刻不得喘息的創業家。火爆的發洩帶來了一連串的超展開,但最終道盡的就只是人生的無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