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4日 星期二

[底片攝影] 鐵道部──台灣博物館北門館(還有,換地方洗底片了)

Mamiya Six IV, Kodak Ektar 100


好幾年前開始接觸底片攝影時,得知北門的北邊其實有個古蹟──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那時它還藏在鐵皮牆背後,據說在整修中。等到北門旁的忠孝高架橋引道拆掉後,才第一次看到鐵道部的面貌。



這應該是我第一次拍到鐵道部「露臉」的樣子;
用已經賣掉的Olympus EE3拍的半格照

這則是拍前一張的不久後路過從側門拍的,
用Nikon EM跟過期超久的Konica底片



經過多年整修,鐵道部以台灣博物館的第四館──北門館之姿重新開放。與其說是對展出物感興趣,我更想結束漫長的等待,親自走進這座歷史裡。




從鐵道部的門廊上看北門(現在是台北郵局門口在整修中)


電源室

八角樓男廁

防空洞



先來說建築好了,主建築內外常有其他日治時期建築的風格,你有機會走一趟總統府、台北賓館、台灣博物館本館就能體會。

展覽集中在鐵道部本館,外圍建築開放的不多。食堂變成紀念品店,反而看不太出原來的感覺;八角樓男廁也是弄得讓人想不到是廁所;工務室變成小孩遊戲房。(有遊戲房還不錯,但你得走到戶外穿過去...)其他地方則成了北門館的辦公室。

角落的防空洞(戰時指揮中心)我去的時候沒有開放,但從捷運北門站的二號出口外就可以看到。圍牆那麼低,不怕人家爬進去嗎?而旁邊還有個臺北工場(車輛修理工場)還在施工中,明年才會開放。

室內就必須用數位相機拍了。很多父母擺明也是來擺拍小孩的,外加只顧拍女伴的攝影大叔。



主樓梯,沒有開放通行

二樓大廳

等地上平交道全部消失,以後的小孩大概也會覺得這些很新奇了XD

之前去平溪線的菁桐,注意到站務員辦公室裡也留著一台電氣路牌閉塞器哩。




二樓有個重現1970年代台北車站周遭風景的巨大模型,
現場看其實還蠻不錯的,只是模型火車行駛很沒有魄力就是
(應該加點音效的)。
然後小朋友當然看不懂這模型的時代意義了...




很多展品都是要有點年紀的人才能理解意義的,所以除非你的小孩真的喜歡鐵道文物,不然帶孩子來只是在滿足家長自己的虛榮心。

此外,後面有些房間都在講日治時期的生活、還用一些家具試著重現台灣鐵道飯店的環境。飯店在二戰時就炸掉了,有多少人真的記得看過呢?然後像淡水英國領事館一樣放些假家具,那也不會更有意義。也許是東西不夠展吧,看到後面就比較無聊了。紀念品店也看不到什麼跟台鐵有關的東西。


* * *


回來說底片的事。

出門的前一天,老媽說我常去的那間老照相館關門了,老闆搬回桃園老家執業。不知原因究竟是什麼,但總歸有點感傷。那間照相館在我出生前就在了。

生意不好是個很有可能的原因,畢竟國外疫情仍舊肆虐,之前去終於重開的二手相機市集時才發現平價底片大缺貨。我手上就剩最後兩捲Kodak Ektar 120底片了(這天用掉一捲),還有三卷彩色35mm。底片價格也漲了不少,不過大概也是沒辦法的事。

下面這些是用Olympus XA2 + Fujifilm Superia Premium 400,前面大半捲是在上下班的路上隨便拍了一些,然後這天帶來一起拍完。











兩捲底片拍完後,走到紫蘿蘭數位影像中心送洗。那天下午就從email收到掃描檔了。

掃得蠻棒的,我完全沒有調色,只有用軟體跑一下自動亮度對比調整。由於這間也可以洗黑白底片,所以在現場買了一些Agfa黑白35mm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