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4日 星期一

幾部電影心得



《蝙蝠俠》(The Batman, 2022)



有夠黑暗...而且視覺上也是如此。整部片以強烈的紅與黑色調渲染,這再配上Michael Giacchino的沉重主題、還有將主角的對外形象從過去的花花公子改成飽受創傷的孤兒(因此Robert Pattinson在選角上其實很合適),大量運用貼近性的鏡頭跟低亮度、有時帶有哥德風的場景,將蝙蝠俠的暴力與復仇主題提升到超乎以往的層級。蝙蝠俠的科技被減到最低層級,卻能散發出更強烈的恐懼,看似不起眼的蝙蝠車單靠燈光和音效就能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存在感。

整體來說是挺不錯的,當然有的打鬥場景擺明就是為了效果而設計,而這部極度漫長的電影的最終場景又相較比較...隨便。總之這部片從原本的DC Extended Universe變成獨立宇宙電影,可是又要衍生出自己的系列。只能說啊,華納你的策略真是太讓人混亂了。





《青春養成記》(Turning Red)





華裔導演石之予的首部長篇作品,皮克斯短片〈包子〉就是她的作品。和〈包子〉一樣,本片探討了保守華人母親和於西方長大的華人小孩在家庭價值觀的衝撞。

不過,這部片另一個重點的是它「試圖」討論了《腦筋急轉彎》有技巧地迴避了的議題:青春期,以及如何接納自己在身心狀態的轉變。片中融入日本少女漫畫的技巧也是一絕,只是電影把時間設在2002年,還有電子雞跟仿Backstreets Boys天團這類懷舊設定,大概只有已經度過這種成長階段的(華)人比較能起共鳴吧。



《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 2021)




國中時學校會排一個不知叫什麼的社團課,當時沒選到想要的,被丟去一堂冷門課,而那堂課就是音樂劇賞析。那時就看了1961年電影版,居然看出了興趣,後來我自己也買了伯恩斯坦在1984年親自錄的錄音(由卡娜娃和卡列拉斯演唱),所以以音樂來說聽到算是蠻熟的。

故事就是20世紀中期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總之本片蠻忠實地呈現了音樂部分,並沒有特意要讓它不像音樂劇,有稍微調動曲目順序,輔以賞心悅目的編舞跟佈景。演員不管是演戲、唱歌跳舞都很出色,應該能說是製作上最用心的音樂劇改編電影之一了吧。

飾演雜貨店老闆娘的Rita Moreno在1961年版電影飾演Anita一角,當年還奪下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呢。



《尼羅河謀殺案》(Death on the Nile)



沒讀過原著所以不評論改編效果,但劇本似乎把女小說家改成黑人女歌手,還讓她活著好跟主角有機會發展關係。然後船上一直有人死掉,船員還要照例晚上全體下船休息,放任乘客待在門都沒法鎖好的船上,實在是很不可思議。還有,我很懷疑點二二子彈真有電影中那種穿透力...

約十年前有幸去過一次埃及,當時也搭過河輪到亞斯文,造訪過現在已經遷移到水壩後方的阿布辛貝神殿。而阿嘉莎‧克莉絲蒂寫這本書時待過的老瀑布酒店(Old Cataract Hotel,建於1899年),當時搭風帆船時還碰巧有拍到哩。


右邊遠處就是老瀑布酒店





《法蘭西特派周報》(The French Dispatch)




魏斯安德森的作品,一如往常奇妙、荒謬、引人入勝、充滿情感。

本片是導演向新聞工作者及他最愛的《紐約客》致意的「情書」:全片以一份虛構報紙為框架,主要部分是三段不相關的長篇報導,各自透過三位記者的角度敘述,而我們也會看到他們有時不只是單純的旁觀者而已(這點其實也反映在導演致敬的那些真實記者身上)。影像很多時候是黑白,但總有時候會突然切到鮮豔的彩色,運鏡會從靜態移動突然轉成動態,或是進入有趣的分割畫面等等。

我個人會說本片和《布達佩斯大飯店》、《超級狐狸先生》並列我最愛的魏斯安德森電影。由老夥伴Alexandre Desplat撰寫的配樂也非常好聽:





《游牧人生》(Nomadland)




主角是個以休旅車為家、四處打零工的中年女性,這部片基本上就是她的生活剪影,一邊度日一邊在路上認識形形色色的人。在失去原本的家之後,她也不願意定下來,偶爾只透過其他游牧者的聚會取得慰藉。有些游牧者會離開或死去,只剩下她在路上繼續前進。

電影好像沒有特別說什麼,但趙婷所拍攝的那些廣袤、荒涼的美國地景,就是有股說不出的滄桑。本片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及最佳女主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