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8日 星期三

簡談星際大戰延伸宇宙/舊外傳小說出版,1978-2014






本文盡可能簡短地介紹如今已經作廢的星戰延伸宇宙(Expended Universe, EU)──以下我會稱之為舊外傳──並且以小說為主。(因為在過去十年裡,我買過最多的星戰出版品就是小說;我看過少部分的漫畫,但沒什麼系統可言,而且合訂本又貴又不容易買到。我並不是每本小說都有看過,一部分是我時間不夠,二來有些書評價沒有特別好。)雖說這些書的歷史不再被官方承認,我仍想在七部曲上映之前試著針對這部分寫個盡量簡短的介紹。

本篇是在工作忙碌之餘抽空寫成,許多內容參考自陳年記憶,想必忙中有錯,雜亂無章,歡迎善意指正。Wookieepedia上面什麼資料都有,想研究的人可以自己深入閱讀。所有譯名僅供參考,不代表任何官方譯名。





整體而言,我很喜歡舊的延伸宇宙小說──它們創造出的宇宙之龐大,數萬年的歷史幾乎處處都能寫出故事。只是《星際大戰》是個誕生於七○年代、以老冒險影劇為參考的太空幻想劇,外傳的創作風格跟理念也就不可免在時代中有所轉變。到了2010年代,多次求新求變的舊外傳明顯出現疲態,歷史線也已經變得太過複雜。因此,被迪士尼收購、但仍擁有自主權的新世代盧卡斯影業決定砍掉舊外傳重來,這確實是可以理解的行為。得以不受妨礙創作全新的故事,對商業而言也是個好處。

如今這些歷史全部被歸為「星戰傳奇」(Star Wars Legends),也就是「從未發生過的平行宇宙/傳說」。對於七部曲和其他新創作而言,這些歷史從不存在;不過,既然官方表示有些設定可能會回收再利用,我們或許仍能看到一些元素用有趣的方式重新浮上檯面也說不定。



* * * 



史上第一本星戰外傳小說,是Alan Dean Foster出版於1978年的《心靈之眼的碎片》(Splinter of the Mind's Eye)。在這本書中,路克和莉亞前往一個叫做Mimban的沼澤星球尋找能賦予原力力量的凱伯水晶(Kaiburr crystal),並且在那裡首次和達斯‧維德正面交鋒。




Alan Dean Foster那時剛寫完四部曲的電影小說版──當時叫做《路克‧天行者大冒險》(Star Wars: From the Adventures of Luke Skywalker),此外他是影子寫手,小說實際上掛名喬治‧盧卡斯。接著盧卡斯要他寫這本書,當成後續星戰電影的可能劇本。既然當時還沒上映的四部曲不太被看好,盧卡斯打的盤算是,假如電影賣得還可以的話,或許就能用低成本再拍個續集;因此,這個故事設定在沼澤和洞穴,原本的複雜太空戰鬥被刪去。故事的許多設定,都脫胎自盧卡斯在四部曲劇本較早草稿中捨棄的內容。

所謂的「延伸宇宙」之名在這時也還沒有確立,事實上星戰宇宙的大部分主軸根本還沒問世。當時還只是個次要反派的維德,盧卡斯要求在書末殺死他;不過Foster選擇讓他活了下來。此外,路克和莉亞在書裡打得火熱,因為盧卡斯直到寫六部曲的劇本時才會把莉亞改成路克的妹妹。




在一九七○和八○年代,類似的星戰小說並不多:其他就是Brian Daley在1979-80年出版的《韓‧索羅大冒險》(The Han Solo Adventures)三部曲,以及L. Neil Smith在1983-84年出版的《藍道‧卡瑞森大冒險》(The Lando Calrissian Adventures)三部曲,是這兩位人物在四部曲之前的一連串冒險。Marvel推出了個單純叫做《星際大戰》(Star Wars)的漫畫系列,從1977年一直出版到1986年,交代了經典三部曲主角們在《曙光乍現》和《帝國大反擊》前後的經歷。




而就在星戰熱潮明顯退燒的80年代後期,West End Games推出了星戰紙上桌遊,附帶給玩家參考的星戰宇宙設定集。當時或許沒有人想得到,這些設定集會成為稍後的舊外傳出版品的參考來源之一。



* * *



舊外傳開始真正發展,並且很神奇地重新帶動星戰熱潮,始於Timothy Zahn出版於1991-93年的《索龍三部曲》(The Thrawn Trilogy)──安鐸戰役五年後,反抗軍創立的新共和遭遇了新敵人,這回是被放逐到銀河邊疆的帝國元帥索龍,一位天才戰略家。此外,路克碰上了皇帝的前殺手瑪拉‧翠玉(Mara Jade)──這位美艷、無法走出前主人命令的陰影的刺客,在路克的幫助之下,最後成了新共和最得力的新助手之一。

這套書由班頓出版社向盧卡斯提議,結果大受歡迎,打開了班頓將近十年的星戰小說時代。許多人將它視為心目中的七到九部曲;瑪拉‧翠玉將來會成為影迷票選十大星戰角色中唯一的外傳人物,並出現在遊戲《絕地武士》的資料片《聖殿之謎》裡;索龍元帥的帝國生涯則會在遊戲《鈦戰機》裡交代。即時戰略遊戲《反抗軍》同樣大量借用了這部三部曲的人物與科技設定。




另一部同樣重要的,是1991-92年由黑馬漫畫推出的《黑暗帝國》(Dark Empire)系列:以複製人之姿重生的皇帝挾著強大的超級武器進攻銀河。我們的英雄主角們,以及索羅家的三個孩子(前兩個在《索龍三部曲》出生)自然捲入了危險冒險。這系列繼承了星戰電影的超級武器理念,推出幾個設定上令人難忘的武器:世界毀滅者(World Devastator),銀河之槍(Galaxy Gun),以及長17.5公里的日蝕級滅星者(Eclipse-class Star Destroyer),是舊外傳史中最龐大的船艦之一。此外,路克找到了一種珍貴的絕地遺物「全像儀」(Holocron)──一種知識儲存裝置,內含有製作者的化身,能用類似人工智慧的方式跟使用者互動。在稍後的創作中,我們看到西斯也會製作全像儀,這些東西也成為古代歷屆西斯大帝們傳承知識的重要工具。

《索龍三部曲》和《黑暗帝國》促成了外傳媒體的大爆發,延伸宇宙之名也逐漸確立。Kevin J. Anderson寫了《絕地學院三部曲》(The Jedi Academy Trilogy),探討路克在亞汶四號星創立絕地學院的經過。路克在四處尋找絕地候選人時,遇見了年輕的凱普‧杜倫(Kyp Durron);但是杜倫受到亞汶四號遠古神殿裡埋藏的古西斯大帝幽魂影響,結果墮入黑暗。同時,指揮第一死星的塔金的前情人妲拉上將(Daala)離開了Maw黑洞群的據點,首次得知銀河政局已經扭轉,誓言向新共和發動報復。




無獨有偶,Anderson也參與了漫畫《上古絕地傳奇》(Tales of the Jedi)的一部分故事創作;這系列拉回四部曲四、五千年前的絕地與西斯爭鬥史,並透過其中一條線跟《絕地學院三部曲》產生了連結。

透過不同時期的各個出版社定,我們知道在舊共和國建立之前,一群稱為絕地的僧侶式人物發現了原力,接著在發現黑暗原力後分裂──這些墮落者(黑暗絕地)被放逐,他們最後來到一個星球,上面住著原始但擁有原力潛能的種族「西斯」(Sith)。這群天神般的外來者征服了西斯族,並在教化他們的同時融入他們,使西斯成了一支黑暗面原力教派。就在這部漫畫中,絕地與西斯的鬥爭達到了白熱化。




《上古絕地傳奇》的故事分成幾個階段:首先是五千年前,共和國的超空間探險家意外找到古西斯帝國,進而引發超空間大戰(Great Hyperspace War)。西斯大帝納加‧沙度(Naga Sadow)死後,帝國也就隨之瓦解,但是他們已經在銀河系裡留下了他們的寶貴遺產,特別是全像儀。大約一千年後,共和國絕地烏力克‧奎卓馬(Ulic Qel-Droma)和艾克薩‧亢(Exar Kun)都在西斯古物的影響下墮入黑暗,並且成為那個時代最著名的西斯大帝。西斯戰爭(The Sith War)是段可歌可泣的史詩──即使故事風格和電影大不相同,它仍然將各個人物的悲劇描繪得令人印象深刻。附帶一提,早在達斯魔之前,艾克薩‧亢就已經在使用一把雙頭光劍了。

《上古絕地傳奇》可以說是舊共和時期最重要的早期作品;後來的《舊共和武士》系列遊戲,即是以這段歷史繼續延伸,也採用了不少相似的風格,更別提其他相關的漫畫、小說等等。有點可惜的是,線上遊戲《舊共和》為了合理化遊戲中的設定,繼續拉出太多瑣碎、反覆無常的戰爭,反而破壞了原有故事的完整性。




這種偏向奇幻風格、跑去異世界冒險的故事也出現在早期的六部曲後故事當中:比如緊接著安鐸戰役的《巴庫拉的協約》(The Truce at Bakura),就是跑去一個遙遠的星球巴庫拉解決當地爭端,我們可以看到該星全新的種族跟文化。在《莉亞公主的真愛》(The Courtship of Princess Leia),韓‧索羅不滿莉亞被英俊的海奔王子追求,把她綁架到一顆名為戴斯摩(Dathomir)的星球上,結果發現那裡住著一群原始但擁有原力的女巫。路克更是找到一艘古老、在舊共和時期墜毀的絕地訓練船。除此之外,他們還得面對一位坐擁龐大軍力的帝國軍閥。

(至少這本書的一些設定,特別是韓‧索羅在新共和的軍事生涯、跟軍閥的交手,讓稍後的《X-wing》系列有了發揮點。戴斯摩的女巫也被沿用到其他作品中,甚至進入動畫影集。)




90年代中期繼續推出了一系列作品,但是不論品質或設定上似乎都沒有特別好。首先,在Star Trek那邊寫過一些小說的Vonda N. McIntyre推出了《水晶星》(The Crystal Star);索羅家三個孩子被有意復興帝國的奇怪人物綁架。這本小說是這段時期最著名的芭樂書之一。有名氣的奇幻作家Barbara Hambly則寫出《絕地之子》(Children of the Jedi)──路克登上皇帝留下的一艘超級自動戰艦,阻止它完成當年設定的任務,並且讓曾經在這艘船上自我犧牲的舊共和絕地卡莉絲塔(Callista)復活。本書的評價只比《水晶星》好一些而已。




但是,這阻止不了其他作家將這些故事接下去:Kevin J. Anderson又寫了《暗劍》(Darksaber),描述一位赫特族頭子利用偷來的死星藍圖給自己造了一件超級武器,雖然這玩意兒只有主雷射砲和引擎而已。Anderson透過阻止這件武器的任務,繼續發展路克和卡莉絲塔的關係。此外,妲拉上將接掌了帝國殘部,繼續對新共和發動攻擊。至於超級武器「暗劍」呢?這個從一開始就很無腦的武器在霍斯的小行星帶裡建造,最後也是在小行星帶裡撞毀。星戰宇宙真是成也Anderson,敗也Anderson。



Barbara Hambly再接再厲,寫了《幽暗行星》(Planet of Twilight),讓卡莉絲塔再度串場一下,但實際上仍是三大主角解除危機和解救共和國的事件。Kristine Kathryn Rusch的《新反抗軍》(The New Rebellion)也是差不多,講述路克的前學徒決定利用裝了炸彈的機器人攻擊新共和。

這段時間也出了兩套三部曲:《黑色艦隊危機》(The Black Fleet Crisis)講述Yevetha人發動龐大的黑色艦隊與新共和對戰。同時,路克開始尋找關於生母的真相,只是想當然,這些設定的效力隨著前傳電影的問世而被洗掉了。《科瑞利安三部曲》(The Corellian Trilogy)就背景而言則比較有趣;索羅一家返回家鄉科瑞利安星系,結果發現反派就是韓的表親Thrackan Sal-Solo。就整個外傳來說,這套三部曲的重要意義在於介紹了科瑞利安星系的更多背景。這個星系裡的五顆行星其實都是人造的,甚至有一個稱為中端站(Centerpoint Station)的遠古太空站、來源不明、體積巨大。讀者將會在更晚期的小說知道更多中端站的背景。




* * *


所以,班頓的星戰小說歲月再也沒出過好作品了嗎?非也。根據同名太空模擬戰鬥電玩啟發的《X-Wing》系列──到目前為止一共有十本,前九本由班頓出版,前七本發生在新共和最早期的歲月──可以說是《索龍三部曲》之後最好的班頓星際大戰小說。




Michael A. Stackpole和Aaron Allston都有遊戲設計背景,也將遊戲中描繪的作戰方式、調節戰鬥機各種能源來克敵制勝的戰術融入了小說。Stackpole撰寫的前三本小說描述了新共和如何收復銀河首都科羅森、和前帝國情報局長交手的過程;傳奇飛行員魏奇‧安提利斯為了達成這個任務,決定重新組織一個俠盜中隊,也就是反抗軍跟新共和最菁英的戰鬥機中隊。Stackpole創造出了一位中心人物柯藍‧洪恩(Corran Horn),一位出身科瑞利安安全局的飛行員,後來發現自己的祖父是舊共和的絕地。在第四本書裡,新共和跟帝國殘部爭奪珍貴的醫療資源巴克它,俠盜中隊得和帝國的超級戰鬥機──同樣源自遊戲的鈦防禦者(Tie Defender)──一決高下。

(黑馬漫畫也推出了一系列稱為《X-Wing:俠盜中隊》(X-Wing: Rogue Squadron)的漫畫,時間比小說更早。Stackpole是這系列的故事作家之一,並且創造出一位傳奇帝國飛行員:Soontir Fel,魏奇的姊夫。這位人物的其中一位兒子Jagged Fel將會率領未來的帝國殘部,與索羅之女嘉娜配對,造就了龐大的天行者─索羅─安提利斯家族。)




Allston接下來寫的三本書,則交代新共和如何對付一位帝國軍閥,這位軍閥的名字和下場已經出現在《莉亞公主的真愛》內。但是Allston的作法和Stackpole截然不同:魏奇從軍中招募各種不合群或不受歡迎的隊員,讓他們組成「惡靈中隊」(Wraith Squadron),一個秘密的特戰中隊,人人各有奇特的專長。於是這套三部曲不再是一個英雄的獨角戲,而是由一群令人認同的小人物擔綱演出。

此外,班頓在這段時期也出過一些有意思的小說,不是設定在「主流的」六部曲之後:比如,經典三部曲的每一部都有一本短篇集,針對一系列角色而寫;《Tales from the Mos Eisley Cantina》即是針對塔圖音摩斯‧艾斯里太空港酒吧裡的那些外星人。他們每個人有什麼背景,又是做了什麼事而剛好出現在電影中?在這些短篇小說裡,讀者的想像空間便能得到滿足。





1996年的《帝國闇影》(Shadows of the Empire)交代了五到六部曲之間英雄主角們的故事:路克和莉亞等人繼續尋找韓的下落,但是根據地在科羅森的西澤王子(Xizor)為了和達斯‧維德鬥爭,決定出手殺死路克。這故事將兩部電影的許多地方銜接起來;事實上,本書是一個龐大多媒體計畫的一部分,你可以找到同名的漫畫、電玩、收集卡和原聲帶。這個故事號稱是部「沒有電影的電影」;事實上不同的作品可以看到不同的部分。比如,遊戲就完全是以本故事的新角色達許‧瑞德(Dash Rendar)的角度來訴說的。

A. C. Crispin則寫出了《韓‧索羅三部曲》(The Han Solo Trilogy)──這套非常傑出的作品將過去所知的韓‧索羅歷史完美整合起來,建構出這位人物從童年起一直到四部曲之前的人生。有點可惜,如此精彩的歷史仍抵擋不了將來其他新設定的摧殘。





* * *



就班頓時代新共和的歷史而言,Timothy Zahn的《索龍之手雙部曲》(The Hand of Thrawn Duology)差不多就是尾聲。這部作品的故事本身沒有特別出眾──路克和瑪拉必須阻止複製索龍元帥的計謀──但它將過去其他作品引起的混亂、偏離拉回了(作者心目中的)正軌。比如,我們可以看到瑪拉拿路克的歷屆女友揶揄他;同樣的,路克稍微嘲笑瑪拉被藍道‧卡瑞森胡亂追求的往事。有許多類似的設定都在這兩本書得到了「補救」。




Michael A. Stackpole對於外傳史走向的理念,似乎和Zahn是站在同一線的。Stackpole寫了《我,絕地》(I, Jedi),再度以他最愛的柯藍‧洪恩為主角,讓這位人物在《絕地學院三部曲》的同時期受訓成為絕地,同時也以幕後的偵探角色幫了其他主角們一把。在Zahn的《索龍之手雙部曲》裡,可以看到柯藍‧洪恩跟其家人也有可觀的戲份。Stackpole並和Zahn合寫了瑪拉的前傳漫畫《瑪拉‧翠玉:皇帝之手》(Mara Jade: By the Emperor's Hand);而路克和瑪拉在《索龍之手雙部曲》修成正果之後,交代兩人結婚經過(順便遇上一點麻煩)的漫畫《Star Wars: Union》的故事,亦是出自Stackpole之手。




1990年代末,班頓的最後兩本《X-Wing》小說推出,此外也有個有趣的青少年小說系列《少年絕地武士》(Young Jedi Knights),由Kevin J. Anderson和妻子Rebecca Moesta撰寫(這能算是他的另一個正面功勞),介紹了第二代的年輕絕地們在學院時期的冒險。但是隨著星戰前傳電影的問世,班頓出版社的星戰時代便隨之落幕。





* * *


在Del Rey接手(事實上比較像是回歸,因為經典三部曲的小說及所有早期的外傳小說都是由他們出版)的2000年代,外傳出版方向分成兩線:首先是針對前傳電影推出以前沒機會探索的作品,其次則是繼續將新共和的歷史延續下去。





絕大部分的前傳時期小說,都和電影有著緊密的連結;有許多書實際上等於是電影本身的前傳。比如,青少年小說系列《絕地學徒》(Jedi Apprentice)交代金魁剛和年輕的歐比旺的冒險,探討師徒之間的互動,以及身為絕地武士的意義;James Luceno的《詭計的掩飾》(Cloak of Deception)儘管比首部曲晚問世,卻讓我們看到達斯‧西帝如何運用詭計,讓事件走到電影開場時的局勢。

到了二部曲,則有青少年小說《絕地任務》(Jedi Quest),講歐比旺和安納金師徒;此外,Alan Dean Foster回歸星戰宇宙,寫了《風暴來襲》(The Approaching Storm),同樣是歐比旺、安納金以及另外一對絕地師徒的冒險。

同一時間,盧卡斯出版部門和Del Rey決定採用不同於以往的作法,在六部曲之後的年代推出一個超大型新系列《新絕地團》(The New Jedi Order)。相對於過去讓作者們各自設想故事,現在故事會在編輯們的控制下(以及作家們的參與討論下)得到整合。這故事的靈感來自多年前肯尼玩具公司為了振興銷售額,向盧卡斯提出的新故事提案──來自銀河以外的複製人軍團大舉入侵。只不過現在入侵的不是複製人,而是一個全新的種族:遇戰瘋(Yuuzhan Vong)。




《新絕地團》一共有十九本書,由十二位作家參與,而且首次在小說前面加上人物表和銀河地圖。最重要地,這系列劇情走向了史無前例的黑暗──秋巴卡在第一本書(由奇幻名家R. A. 薩爾瓦多執筆)就壯烈犧牲,索羅家三子安納金則在中間陣亡,引來讀者們大肆抗議。此外在戰爭後期,新共和和銀河其他主要勢力結盟,組成了新的政體──銀河自由同盟聯邦(Galactic Federation of Free Alliances)。

不過不能否認,這系列的龐大篇幅與架構賦予了極為豐富的角色描繪空間;不論是我們熟悉的老英雄主人翁,或是來自《少年絕地武士》的那些第二代,都在這系列有著深入的發展。就某方面來說,《新絕地團》成功地將90年代下半小說一直缺乏的活力帶回來了,也成了舊外傳小說史的最高峰。




《新絕地團》大量整合班頓時代小說的設定元素,從這裡即可看出後人對稍早各個作品有多少重視度。而除開新共和時期的小說,也有些小說、漫畫設定在更早的時間;黑馬漫畫推出了設在經典三部曲時期的漫畫,也有替不同著名角色打造的故事。很擅長寫情感戲的Troy Denning寫了《塔圖音的幽魂》(Tatooine Ghost),讓新共和早年的莉亞跟韓有了些更合理的故事,也讓莉亞原諒了生父的所作所為。

不過,前傳時期小說卻顯然混亂得多,品質也更為參差不齊。就拿複製人戰爭時期的小說來說吧,裡面大概只有三、四本不錯(個人認為最好的是Matthew Stover的魅使‧雲度小說《破裂點》(Shatterpoint),以及Sean Stewart的尤達小說《尤達:黑暗之約》(Yoda: Dark Rendezvous))。由軍事小說家執筆的《絕地試煉》(Jedi Trial)則成了舊外傳史上數一數二的芭樂書。一再的教訓顯示,不是每個人都能寫好《星際大戰》小說;就算是得獎無數的名家,若無法配合星戰的風格,就只有失敗收場的份。就連進入全新歷史線的迪士尼時代星戰小說,也似乎難逃這種錯誤。





坦白說,假如你有興趣了解複製人戰爭的故事,那麼就應該讀黑馬公司的《共和》(Republic)系列(這系列在複製人戰爭之前單純叫做《星際大戰》)。有許多重要的故事都出現在這套漫畫當中,連小說也經常引用。它帶來了最受喜愛的絕地角色昆崙‧佛斯(Quinlan Vos),也把像是阿沙潔‧凡翠絲(Asajj Ventress)這樣的反派發展出更多深度。許多只有在電影中短暫露面的人物,特別是共和國的絕地們,也都在漫畫裡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如果嫌這樣還不夠,電視上還有2D版的複製人戰役動畫可以看。
隨著三部曲的到來,舊外傳的小說與漫畫內容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因為有許多劇情在過去是不存在的,比如白卜庭操縱複製人戰爭以便消滅絕地、創立帝國的計謀。在較後期的出版品中,就可見到有越來越多跟電影有關的暗示。James Luceno撰寫的兩部作品,三部曲的前傳《邪惡的迷津》(Labyrinth of Evil)與後傳《黑暗大君:達斯‧維德的現身》(Dark Lord: The Rise of Darth Vader),和Matthew Stover執筆的三部曲小說版組成了個有趣的三部曲,成為這段劇變時期的最佳記載。




* * *



三部曲上映後,星際大戰外傳小說繼續往歷史線的空隙發展。在首部曲小說版提到的達斯‧班恩(Darth Bane)──在一千年前創立一師一徒制的西斯大帝──其背景和促成他這麼做的經過,在漫畫和小說中得到了探討,也和原有的外傳歷史銜接起來。事實上,就算電影改寫了許多設定,盧卡斯影業仍然有一批人孜孜不倦地努力,試著找出合理的說法將各段歷史整合起來。

(至於三到四部曲之間的漫長歲月,盧卡斯有意拍真人跟動畫電視劇,所以外傳媒體發展很有限。比較主要的像是青少年小說《最後的絕地》(The Last of the Jedi),是隱居後的歐比旺的故事;漫畫則有《Purge》和《Dark Times》系列等等,都停留在三部曲結束後不算久的時期。)




只是,改寫總有極端到難以撫平的時候。作家Karen Traviss靠著從遊戲延伸的《共和突擊隊》(Republic Commandos)小說系列走紅,使她甚至有機會參與《新絕地團》後面的下一個大系列;這些脫胎自遊戲的複製人菁英戰士小隊,就和《X-Wing》系列一樣發展出了旺盛的生命力。然而,她努力擴充的曼道羅利安(Mandalorian)戰士文化,也就是賞金獵人費特父子屬於的團體,卻被新的《複製人之戰》3D動畫影集打了一巴掌──影集裡描繪的曼道羅利安星和其文化,跟Traviss長期以來的構想截然不同。Traviss於是毅然求去,留下計畫中的最後一本小說沒寫,盧卡斯出版部門也一直沒機會找人將它完成。《複製人之戰》既然是影視作品,設定效力自然與電影相同;這套兒童影集對星戰史雖然有不少貢獻,但是對舊外傳的殺傷力也可謂是史上之最。

盧卡斯出版部門和Del Rey繼續尋求各種突破。在《新絕地團》之後,他們試圖提倡一個新的概念:原力其實沒有光明黑暗之分。這成了《黑巢三部曲》(The Dark Nest Trilogy)的討論主題之一。這套三部曲差不多就發生在未來的七部曲設定的時間,封面上可以看見藝術家想像中變老的路克、韓與莉亞。這系列的其他重點,包括莉亞終於學習成為絕地武士,此外是新共和遭遇的新種族Killik,其歷史古老到接觸過共和國成立前的超先進遠古種族。記得Maw黑洞群、科瑞利安星系和中端站嗎?那就是該族的傑作。




新的原力理論顯然不太受讀者歡迎,所以在下一個系列放棄。找來三位表現最好的作者執筆的九本書系列《原力遺產》(Legacy of the Force)講的是索羅家長子傑森‧索羅(Jacen Solo)的墮落歷程,可見出版方向試圖避開以往「超級武器/地區造反」的路線。這位在《新絕地團》大幅成長的英雄,為了保衛銀河和家人,竟不自覺地呼應祖父安納金的道路,成了西斯大帝,甚至在殘忍的決鬥中殺死瑪拉‧翠玉。這段歷史被稱為第二次銀河內戰(第一次是經典三部曲那時)。最後是誰替原力帶來了平衡呢?傑森的雙胞胎姊妹,「絕地之劍」嘉娜‧索羅(Jaina Solo)。




很奇怪地,星戰宇宙開始綁死自己的命運。在2006-2010年發行的漫畫《傳承》(Legacy)一口氣設定在遇戰瘋戰爭結束的一百年後,新西斯教派全面興起,天行者家族的後人凱德‧天行者(Cade Skywalker)四面楚歌,以走私者和海盜的身分謀生。這套漫畫十分受歡迎,但是也帶來了副作用:接續《原力遺產》的九本小說系列《絕地命運》(Fate of the Jedi)以路克和兒子班‧天行者(Ben Skywalker)調查傑森墮落的原因為主軸,他們也碰上了一支過去從未接觸過外界的遺落西斯部族。這系列小說努力地整合更多新設定,但是對於未來的態度卻有點悲觀。畢竟很顯然,這支新登場的西斯部落將會在未來稱霸銀河,而路克、班、莉亞與其他絕地們追尋和平的努力都會化為泡影。如果已經知道了結局,中間的過程還有什麼吸引人的呢?

唯一慶幸的是,在這系列取代Karen Traviss執筆的Christie Golden表現相當不錯。這系列的封面也相當的有風格。




* * *


2010年代,一直到舊外傳正式消滅的2014年,雖然仍有許多星戰小說出版,但顯然已經欲振乏力。我們可以看到出版部門使盡各種招數,試圖讓星戰出版招牌活下去。




恐怖小說家Joe Schreiber跨界寫了《死亡部隊》(Death Troopers),場景是一艘塞滿恐怖殭屍的星艦。在前傳時期與《新絕地團》都有不錯表現的James Luceno寫了《達斯‧普雷格斯》(Darth Plagueis),這本一度遭到取消的小說講述年輕的白卜庭跟師父的故事。Tim Lebbon的《絕地黎明:踏入深淵》(Dawn of the Jedi: Into the Void)是一套新漫畫系列的序曲,首次帶讀者回到絕地武士的黎明紀元。遊戲《舊共和》和《原力解放》都出了幾本小說。Timothy Zahn繼續以自己熟悉的人物寫了數本作品;Aaron Allston寫了最後一本《X-Wing》小說。許多曾經寫過星戰小說的作家都被挖出來和寫了新作品,只是當然,都沒有什麼特別的轟動。




就在迪士尼收購盧卡斯影業的一段時間前,盧卡斯出版部門宣布會針對三大老英雄推出新的小說,並找來幾位新銳科奇幻作家執筆。這個計畫顯然被打亂了,因為在三本書裡面,只有一本《絕地繼承》(Heir to the Jedi,關於路克)得以納入迪士尼時代的新歷史線。另外兩本──關於莉亞的《剃刀邊緣》(Razor's Edge)和關於韓的《盜賊榮譽》(Honor Among Thieves)──幾乎是一出版就被貶為非正式歷史。此外,漫畫《傳承》推出了第二系列,以一位索羅家的女性後人為主角。出版了一年多後,漫畫就在2014年停刊了。




盧卡斯曾經說過,他並不在乎外傳;對他而言,星戰的故事只有電影(跟電視劇)。雖然外傳設定最終會經過他本人的批准,他在拍前傳時也會避免使用跟外傳重覆的人名等等,但他一點也不在乎用新的影視作品蓋掉小說、漫畫、遊戲的內容。或許,這就是為什麼進入迪士尼的盧卡斯影業會成立故事小組,以便嚴格統一所有出版品的設定,並讓所有作品站在同樣的優先度了。



* * *



所以,大概就是以上這樣:大約35年的舊外傳(小說)出版史,大致分成最早期、90年代的班頓時期和2000年代的Del Rey時期。所有出版品囊括了從四部曲兩萬五千年前到四部曲後45年的歷史,只差共和國成立之前以及三、四部曲之間的時期沒有什麼探索(後者原本是新一波媒體有意著手的方向)。我這篇文章當然大幅簡化了細節,因為實際推出的東西實在是太多,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講,更別提有各式各樣的設定集、百科以及不符舊外傳史的空想創作等。

有一些本來就無意遵守歷史設定的作品,像是《Star Wars Tales》和《Tag & Blink》系列漫畫,其實到現在仍然不失為值得一讀的東西。前者有許多搞笑跟空想的故事;後者則是兩個天兵闖過所有電影劇情的喜劇。




不管怎麼說,新的星戰電影系列帶來的第二次新希望,確實是值得期待的。舊外傳已達強弩之末,從頭來過或許可能更好。

進入迪士尼時代,改寫歷史的第一波作品之一,就是由新作家Chuck Wendig執筆的《Aftermath》三部曲,會交代六到七部曲之間的經過。第一本《大戰之後》有著還算有趣的故事,但是寫作技法上實在比不過舊時代的作家們。在迪士尼之下的盧卡斯影業出版部門能否記取昔日的教訓和青出於藍?至少《血脈》(Blooeline)這本書似乎扳回了一成。本書介紹了第一軍團和抵抗組織如何興起,帶讀者認識這個全新歷史線裡的莉亞。至於七部曲本身的改編小說,則是由Alan Dean Foster執筆。






另外,星戰漫畫再度回到Marvel手中(他們與盧卡斯影業一樣成了迪士尼的旗下戰將)。這似乎就和小說出版社一樣,再度回到了原點。



(完)



後補:結果迪士尼其實沒什麼真的想認真發展小說和漫畫,主要還是把重心放在影視作品。但在幾部電影的失利後(這些失敗也呼應了舊外傳早期過度發展下的結果),不曉得將來是否會改變策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