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非文學] 終結冷戰:一個被遺忘的間諜及美蘇對抗秘史(The Billion Dollar Spy: A True Story of Cold War Espionage and Betrayal)



一本很有趣的冷戰間諜史,至少這是我很感興趣的主題。作者參閱了CIA釋出給他的944頁解密檔案,還原了冷戰期間最驚心動魄的一段故事:CIA如何在莫斯科與一名哈薩克籍電子工程師Adolf Tolkachev搭上線,於1979至1985年間取得大量珍貴的俄國軍事科技文件,使他們得以一窺蘇聯國防力量的真面目、並在研發軍武時取得先機。軍方估計Tolkachev提供的情報與電子元件,價值可能高達數十億元──所以他堪稱是個billion dollar spy。

當然,想在KGB嚴密監視下的莫斯科街頭與間諜長期接觸可不容易;我們可以看到CIA如何從失敗經驗中吸取教訓,找到騙過KGB探員的手法,還有判斷Tolkachev究竟值得多少信任、能給他多少裝備而不至於引起懷疑。這些描述之精彩,完全不亞於我們在電影裡看到的情節。不過CIA如何痛失Tolkachev這個寶貴情報來源的經過,又是另一個血淋淋的歷史教訓了。



CIA交給Tolkachev用來拍攝機密文件的主要設備是什麼?
1976年製的日本電子快門入門小單眼Pentax ME。意想不到,超小型間諜相機反而難用許多。
連相機使用的鈕扣型電池也是CIA提供的。
(作者使用的照片誤用了1979年後繼機Pentax ME Super的照片;
這裡同樣取自網路的同型機照片。)


這裡也談一下書名問題。譯本將本書翻成「終結冷戰」,並在文案上指出Tolkachev的情報正是結束冷戰的主要關鍵;問題在於,原書文案以及書中都並沒有做出這種結論。作者在說明美國如何根據Tolkachev的情報重新設計F-15戰鬥機時,舉的實例是冷戰落幕後的伊拉克戰爭。美國後期當然從未直接在空中跟蘇聯交手,只有間接參與阿富汗戰爭;韓戰與越戰發生的時代則太早了。美國掌握這些軍武情報的最大直接效益,就是在冷戰後的二十年來對抗各國的(舊式)俄製軍機時得以無戰不勝。當然隨著這些裝備慢慢淘汰消失,美國的優勢可能也不復存在。

令蘇俄解體的因素太多了,軍備競賽當然是其中一環,但這當中還有像是美國不切實際的戰略防禦計畫(即「星戰計畫」),使蘇聯為了趕上而進一步拖垮了經濟。在各種因素下,最後在東歐國家與蘇聯成員國的紛紛出走與鬧革命中,戈巴契夫只好辭職,冷戰也就此結束。所以就一本竭力追求史實的書而言,這種書名未免想像力太豐富、太無知了。很遺憾的是,這正是國內非文學書出版時的普遍現象。




留言

本站熱門文章

帶底片過機場海關X光會有影響嗎?迷思與事實

[底片機] Nikon EM:簡單易用,但不容小覷

[短篇科幻翻譯] 哈里森‧布吉朗(Harrison Bergeron)

[中篇科幻翻譯] 妳一生的故事(Story of Your Life)

[中篇科幻翻譯] 世界的名字是森林(The Word for World Is Forest)

[電玩] 無人深空(No Man's Sky)v1.3:寰宇的崛起(The Atlas Rises)

[中篇科幻翻譯] 軟體物件生命週期(The Lifecycle of Software Objects)

[舊文重貼][科幻小說] 太空歌劇書記:法蘭克‧赫伯特的《沙丘魔堡》系列

即可拍:數位無法取代的銀鹽體驗

[短篇奇幻翻譯] 我,克蘇魯,或者像我這樣臉上長滿觸手的玩意兒到底在這樣的沉沒城市(西經126° 43' ,南緯47° 9')幹啥?(I, Cthulhu, or, What’s A Tentacle-Faced Thing Like Me Doing In A Sunken City Like This (Latitude 47° 9′ S, Longitude 126° 43′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