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鐵道博物館;Nikon EM, Nikkor 28mm f/3.5 ais, Fujifilm C200
這趟行程是家人半年前規劃的,以自由行方式去一些跟團不太容易去到的景點。此外我們就住在京都車站對面的新阪急飯店,所以吃飯、買東西和交通都非常方便。
新阪急是最左邊那棟,在京都塔隔壁。
我們去的時間,多數日子都有陽光,最後一天有下點雨,甚至飄起很小的冰霰。
本來帶了Nikon FE,之前剛買時發現測光有問題,拿去修過,結果在日本的第一個白天才發現對焦屏還是反光鏡沒裝好,鏡頭對不到無限遠(在對焦屏上是這樣;鏡頭跟底片的距離並沒有問題)。所以第一天勉強用廣角鏡和f/8或f/11光圈,這樣景深就大到根本不必對焦;那天回飯店後拿出放在行李箱的備機Nikon EM,剩下的旅行就都用這台拍了。
鏡頭是28/50/135定焦,底片全是Fujifilm C200。大多數時候拍起來很好,只是有時陽光條件唬了相機的測光,結果拍起來明顯欠曝。C200還是有缺點,有時顏色太黃(我有稍微修正過),傍晚時會偏紫紅;至少大部分拍起來算是不差。
「第一天」其實是第二天,我們前一晚抵達。
Day 1
第一天去美山町,正式名字是美山かやぶきの里(美山茅葺之里),京都市北方50公里處山區的茅草屋聚落。
據說只有台灣人會來這地方,果然前往美山町的電車和巴士上全部是台灣人!
從京都車站搭JR電車,然後轉巴士。網路上有很多路線教學。
這邊冷得多,還能看到一點雪。
嗯,說真的,其實......就是個東西不多的小村子。
在村旁唯一的麵店吃了飯,然後就在沒人的資訊處裡等回去的車。
天氣稍微低於0度的樣子。幸好相機運作很正常(除了對焦屏有問題以外)。
回飯店把相機換成EM,在京都車站的拉麵街吃晚餐。
Day 2
第二天搭新幹線去姬路市。台灣高鐵700T列車的車內設計,果然跟N700型好像啊。
一出車站就能遠遠看到姬路城的天守閣
為了防禦而把進城的通道設計得迂迴狹窄
可以一路爬上巨大的天守閣頂樓再下來
在西之丸庭院有個可參觀的長廊,叫百間廊下,
既是城牆的一部分,也是住人的地方。
櫻花開滿時應該會很壯觀
城堡旁邊的庭院「好古園」,買姬路城的票時可以一起買
餵魚的人敲敲桶子,錦鯉就全部跑過去了。
在當地商店街吃飯後,回去姬路城旁邊看神社。這是姬路護國神社。
然後是不遠的射楯兵主神社。
去年有輛從福岡開往東京的N700,車底轉向架差點整個裂開,還好在釀成重大意外之前發現了。
事後發現是生產時把鋼材削得太薄了,緊急展開更換。
另一方面,N700的下一代N700S原型車已經出爐,預計2020年東京奧運時正式上路。
Day 3
這天天氣預報是陰天(但上午有出點太陽),去跟團走過好幾次的地帶:先到清水坂(不進清水寺,反正正殿看來在整修),然後走二年坂、三年坂、寧寧之道到圓山公園,再從八坂神社到四條通、花見小路。
日本大型神社前面的參拜道,一直都很有風情,散步起來很愉快。
有人認為艋舺龍山寺不輸清水寺,但看看周遭街道就...
花見小路
在四條通的商店街吃飯
路過附近一間相機行看了一下。
一樓這裡除了賣數位相機,上頭展示的底片機全是非賣品XD
下午天氣轉陰,到了二條城。
裡面不能拍照,但可以看看德川家康住的地方,
訪客要通過層層關卡才能抵達最內部的房間。
不過因為走得太累,就沒繼續逛庭院了。
Day 4
本來計畫最後一天去京都鐵道博物館,結果天氣預報又變了,反而是這天出太陽,就改成這天去。
從飯店直接走去梅小路公園。
梅小路公園裡放了些京都市電的車輛,改裝成外帶餐廳。
京都路面電車在1978年廢除。
附近其實還有可搭乘、沿一段短路線來回跑的電車,不過去的時候正在整修中。
京都水族館,左邊是草地/球場
終於來到
京都鐵道博物館 啦!這裡原本有梅小路蒸汽機關車館,後來跟2014年關門的大阪交通科學博物館合併,在2016年開幕,成為日本最大的鐵道博物館,機關車館則改名為機關車「庫」。自從去年造訪過彰化扇形車庫、看過幾輛蒸汽火車後,就很想來這裡看看。
官方網站有列出
車輛收藏 。
蒸汽火車頭後面的車廂是皇室用的餐車和臥鋪車,但光線不好,所以沒拍。
小時候去日本有坐過早期的新幹線列車,不過已經沒有記憶了。這裡放的是第一代(0系)。
這一區中間還有個車廂是餐廳,有新幹線造型的碗(笑)
左邊是500型新幹線車頭,第一台時速達300公里的型號;
中間是581系臥鋪車車頭,曾用來拉583系車廂。
581/583系是全球第一款寢台電聯車,之前日本還送了兩節剛退役的583系車廂給台北機廠。
日本國鐵230型,1903年,引進台灣的叫BK10。
在淡水捷運站外做得很醜的假BK10...
本館不僅展品豐富,也有很多很好玩、深具教育功能的東西。比如這裡有台電車車廂,讓你能實際操作車門、集電弓和油門,催油門時下面的輪子會轉,前面玻璃箱的控制齒輪也會動。二樓可以看到不同時代的刷票口和車票形式,此外可以駕駛火車模型,或是抽籤排電車模擬駕駛遊戲。一切都非常用心。我們只待一個上午,實在是不夠仔細看完全部。
VIDEO
電車駕駛裝置還擺在大阪時的影片;現在輪子和控制齒輪箱都在車內了。
台北機廠將來會變成鐵道博物館。希望他們至少會把騰雲號、台鐵九號搬進去。
台灣最老的兩台火車頭,就放在二二八公園不怎麼好看、白天拍照會反光的玻璃箱裡。
至於扇形車庫,要從二樓的天橋走過去。
一到七號車庫用於維護蒸汽機車,其餘的則用來停放。
不得不承認,彰化扇形車庫比較有舊舊的歷史感。
動態保存的B20,據說因為貌似湯瑪斯小火車、汽笛響亮而大受兒童歡迎。
動態保存的8620形蒸汽機車,輸入台灣的叫CT150。
同型車58654號在九州跑SL人吉號。
停放在苗栗鐵道園區的CT152
如果你待到傍晚快關門時,就能看到蒸汽火車開回家的樣子。
去的時候對機車頭歷史一概不知,所以隨便挑一台拍。
這台的集煙板上有鳳凰裝飾,模樣蠻特別的。這曾是SL山口號的備用機,直到1987年靜態保存。
C58-1的同型車C58-239則負責岩手縣的SL銀河號。
這裡會有列蒸汽火車「SLスチーム号」(SL蒸氣號),
沿著支線倒車一段距離後開回來,要額外門票(300日圓)。
其實還蠻有趣的,旁邊會有其他電車呼嘯而過。
當然你不想進博物館的話,也可以在梅小路公園南端看火車,
那邊設了個像是月台的東西讓你坐。
C61是日本戰後拉客車用的大型蒸汽機車頭,拿戰爭時大量製造的運貨用D51汽缸裝到C57車架上,
好規避盟軍規定不准生產新型機車的條件,並因應劇增的旅客運輸需求。
D的意思是一邊有四個動輪,C是三個;前者動輪多但小,速度較慢而牽引力大,後者跑得較快。
要離開車站時噴的煙
博物館會輪流使用8630,C61-2,C62-2和C56-160來拉SL蒸氣號。
汽笛聲遠在京都車站、東寺都能聽見,感覺真是棒啊。
但現場聞不到什麼煤煙味就是。
前面提到SL山口號;其實網站上列出的「收藏」C57-1 就是SL山口號的主要用車,
有時候會串連備用機C56-160一起跑。 C56-160以前也拉SL北琵琶湖號。
但寫這篇時,SL山口號準備把C56-160換成D51-200,去年秋天已經一起上路過,
C56-160五月跑最後一趟後可能就要從主線「退休」了。
我們去的時候沒看到C57-1,但另外兩輛都在館內。
C57就是台灣的CT270型,人稱貴婦人,去年C57-1也和CT273結為姊妹車。D51是台灣的DT650型,包括台灣動態保存的DT668;至於C56是從C12改良煤水車的型號,C12即為台灣的CK120型,我們有一輛CK124。
Day 5
最後一天行程很簡單,先去三十三間堂(京都蓮華王院),再回到靠近車站的東本願寺。
天氣不太穩定,但神奇的是偶爾還是會出點陽光。
長長的佛堂裡放了一千尊千手觀音像,以及其他國寶級雕像(不能拍照)。
建築原本長約60公尺,有三十三根柱子(因為菩薩有三十三法身相),但後來延長到120公尺。
以前這裡會舉行射箭比賽「通し矢」,順著120公尺的西側射向目標,可想而知難度極高。
佛堂裡有展示從柱子上拔下來的箭。
現在仍會辦這個活動,但當作成人式,距離也只有60公尺。
在三十三間堂節對面的京都國立博物館,舊館明治古都館建於1895年。
不過要買門票進去才看得到正面。
東本願寺
屬於東本願寺的渉成園,不過這季節只有枯樹,池子的水也快放光了(笑)
最後就回到飯店退房,行李寄在飯店,然後在車站附近晃一晃、等時間到了再搭車去關西機場。
車站對面有間叫Camera no Kitamura的二手相機店,在四樓。裡面不是很大,就沒拍照了。有些不錯的東西,但沒看到我真正缺的。(他們不知為何有一大堆Nikon F2...)至於京都塔後面的Yodobashi比Bic Camera大很多,在那邊第一次看到富士X100F,甚至連剛宣布的最新旗艦機X-H1也放了一台。
去等車啦!
旁邊的287系和223系電車。
關西空港特急「遙號」,281系電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